-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1、百家争鸣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春秋)
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仁、礼(周礼)②治国思想:德治(也是孔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2、哲学/伦理思想:中庸
3、教育贡献: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②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4、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孟子(战国)
①“仁政”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荀子(战国)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③“性恶论”④主张“礼法并施”⑤“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道家
老子(春秋)
1、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本源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思想的精华)
2、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②小国寡民
庄子(战国)
①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②“齐物论”
法家
韩非子(战国)
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统治者所接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理论基础。)
墨家
墨翟(战国)
①兼相爱,交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4)历史意义(评价)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
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家思想的形成
(1)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
系更加完整,使其成为显学,自成一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影响:
积极作用:
①“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
要作用;
②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
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③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
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消极作用:
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对钳制
人民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汉代儒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提出者:董仲舒
(2)接受者:西汉汉武帝
(3)目的:为巩固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内涵: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加强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5)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包容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6)影响:儒家正统地位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积极: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②对形成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③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消极:
①唯心主义成分应批判。
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③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1)汉武帝兴办太学
①建立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②地点:长安
③概况: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
④影响:
A、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B、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缓解。
C、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文化的传播。
D、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从此如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鋃陉蛮苎覺藍驳驂签拋敘睑绑。
(2)其他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确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
④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