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刘知新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二版前言 本书第一版于1990年4月出版。经过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和部分教育学院 试用,均肯定本书是一本内容全、材料新、体系好的教材。出席国家教委高 等学校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化学教学论教材建设组扩大会议 (1992,西安)的专家、教授也肯定了本书是一本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代 表当前本学科的发展水平的好书;同时也指出本书的一些缺点,如所设 “化 学课程”一章已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情况不符,有的章节概括性比较强,教学 实例少,本科生不容易理解,教师不好教等。应该及时修订,以应教学之需。 据此,本书编者在 “问卷调查”征求修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院校 课程和教学改革实际,对本书第一版进行了修订。 修订时,我们在保持第一版特色的基础上,努力更新内容,特别着力于 增加教材的实践性,以利于各院校在使用本教材时,辅以必要的实践活动, 来达到提高本科生的化学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的目的。我们认为, 在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体制尚难以进行整体改革的情况下,为了讲究实 效,在课时与培养任务极不般配的条件下,不恰当地拔高或过分降低教学要 求,都是不实事求是的。简言之,本课程在当前的教学计划安排下,主要任 务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本科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他们“上 路”、 “上手”,从教学研究思路上让他们“开阔眼界”,这些在本书第二 版 “绪言”中有所表述。另外,我们力争在丰盈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增加教 学分析和教学原理及策略的可操作性的同时,不增大或适当压缩教材的篇 幅。 第二版中,各章的执笔人与第一版相同。执笔人按照修订要求进行修改, 最后由主编统稿、定稿。其中,第一、三、四、五、十二章是重新写的,其 余各章 (除个别章外)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如第二章增写了化学教学中 直观教具的使用一节。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二章改为 “化学与社会联系知识 的教学”。由于我国课程和教材改革应如何恰如其分地反映这部分内容尚有 待深入探讨,故这一章的内容和框架有较大的设想成分,有待于今后去修正、 补充和构建。 在修订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本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践环节 (活动)之 间的关系,仍深感是个难题。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 门学科,它植根于化学与教学之中而发生、发展。作为一门课程,自然不能 也不应简单地将 “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机械地搬到“课程”中来,需依 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实际,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教学策略等重新进行 设计。而课程运作中的教材,犹如演出剧目中的剧本,若欲获得预期的效果, 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作为教学系统中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人的要素 ——教师和学生,理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及其它教学媒体的功能,以弥补 当前课程设置、教学设施与文字教材本身之不足。这一点,对于缺少教学体 验的本科生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基于此,我们认为本书第一版前言中提到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方面的问 题,仅仅依靠修订教材是难以解决的,而高师本科生有可能 (经过切实有效 的主观努力)完成的学习任务,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留给教育学院继续教育课 去解决。因此,在修订时仍 “从加强基础理论、改革教材内容、更新教材体 系以及反映当代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探索,并重视实践性和应用 性,但诸多实践训练等活动,仍期盼各院校能从实际出发,结合选授本书的 某些章节,尽力补充生动的教学实例 (录像或文字材料,或观摩课堂教学), 辅以典型的模拟教学 (试讲)或微型教学等实践活动,以增加本科生对中学 化学教学的亲身体验。有的院校,已将本学科类的课程进行了整体改革,开 设了不同层次的多门课程,如必修的 “化学教学论”(50课时)、“化学实 验研究” (40课时)、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试讲” (50课时),以及选修 的 “化学教学选论”(40课时)、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理论与实践”(40 课时)、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30课时)及 “化学学习心理学”(30 课时)等。这些经验是值得各院校同行借鉴的。 我们衷心期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编 者 1995年春 第一版前言 本

文档评论(0)

wdj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