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一、什么是灾害?
究竟什么是“灾害”?每每谈及于此,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火山、地震、洪涝、干旱等各种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
灾害就是那些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的总称。灾害除了包括火山、地震、山崩、海啸等“纯粹的”自然灾害外,还应当包括诸如烟雾事件、酸雨、尘暴、沙漠化等渗透着人为因素的自然灾害。即便像洪涝、干旱、暴雨、龙卷风等水文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其生成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往往在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种种盲目行为和失当行为(诸如滥伐森林、毁坏草原、围湖造田等),从而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和报复。从这个意义上讲,灾害的频频发生可视为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一种“恶”的反映。灾害并非仅限于各种自然现象,它同样还应包括各种有损于人类自身利益的社会现象,诸如海难、空难、车祸、战乱、城市火灾、三废污染,等等。所以,灾害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自然一社会现象,是自然系统与人类物质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对“灾害”一词更为全面和贴切的理解应当是:灾害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兼有的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
灾害有自然灾害和社会(人为)灾害之分。“自然灾害”系指人力迄今尚不能支配控制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各种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这类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大多突发性强,能在瞬间或短期内集聚暴发,造成巨大灾损,诸如水灾、风灾、震灾、旱灾、海啸、雪崩、泥石流滑坡,虫灾以及火山爆发等。
“社会灾害”则不同于自然灾害,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而带来的反馈,是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控失调所造成的灾害。除了交通灾难、生产事故、城市火灾等“突发性灾害”外,社会灾害大多表现为一种滞后于人类运作的、影响范围更加深广的“趋向性灾害”,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满为患、社会动荡等。此外,社会灾害还会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或与之叠加渗透,从而给人类造成更大危害。
(一)、灾害与人类社会同存共在
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灾害就伴随在人类左右。洪水、干旱、火山、地震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生存,人类择地而居,择物而食;为了生存,人类与天斗,与地争。经过漫长的人类文明时期,人类社会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抵御着原有灾害的同时,却又在制造新的灾害。科技发展无止境,社会进步无止境,灾害的形式也会层出不穷。对于人类来说,科技永远是悲喜交集的福音,灾害永远和人类社会同存共在。
我国是一个多灾之国。灾害是灾害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中国常用灾情来表示。中国正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的地区(环太平洋带、北半球中纬度带)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多灾之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水、旱、蝗、震等灾情连年不断。据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 2 155年间,我国共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较大旱灾1056次,几乎平均每年都有一次较大的水灾或旱灾。从1501年至1900年的499年中,我国共发生有害地震419次。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蝗虫肆虐之邦,从公元前70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见诸史籍的重大蝗灾共计800余次,平均每3年二次或每5年2次。此外,我国历史上还经常遭受海洋灾害、瘟疫、寒冻、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袭击。原因:
1、我国的地理位置。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造成我国灾害频繁的重要因素。我国位居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的结合部,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点,不但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且还地处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经过的地方,地质构造活动剧烈而频繁。这就使得我国的地震烈度大、频度高、分布面积广,32.5%的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均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大于7度)。在全球历史上死亡人数大于5万人的17次大地震中,有7次发生在中国,其中死亡人数大于20万人的4次大地震全在中国;全球7级以上的陆源地震,有30%发生在中国。
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河北唐山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余人死亡(约占建国后我国震灾总死亡人数的90%),16.4
我国的地理位置既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又是我国气候灾害频发的根源。我国处于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和最大大洋的西部,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具有鲜明季节变化的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各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易于产生气象灾害。建国以来,我国重大天气及气候灾害平均每年达25次之多,干旱、洪涝面积平均每年达2733万公顷,登陆台风平均每年7次,均居世界各国之首。
2、我国的地势特点:
我国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很大,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级阶梯:第一阶梯是海拔 4 000米以上的青藏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14-动词和动词短语.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15-介词和介词短语.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16-交际用语.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2-动词的时态和语态.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3-非谓语动词.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4-名词性从句.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5-连词和状语从句.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6-情态动词.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7-虚拟语气.doc
- 2019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语法专题8-倒装句.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