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云南农民收入结构研究
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
前 言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山区省份, 土地总面积为
=
3940 万公顷 (1公顷 001平方千米, 全书同), 高原、 山地面积广大, 占到
了全省国土面积的94%, 丘陵、 平坝地区仅占6%。 云南省农业、 农村人口众
多, 2014年年末全省总人口达4 700 多万, 持有农业户口人数的比重超过
57%, 农业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在60%以上, 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是一个
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 消除农村贫困、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云南省委政府的长
期目标,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容。 同时, 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 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仍然
庞大; 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且交通不便的深山区、 石山区、 高
寒山区, 消除贫困的难度大; 已脱贫人口常因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出现返贫现
象; 农村扶贫开发效率出现下降趋势, 不同扶贫模式差异较大。 因此, 进一步
深入开展云南农民收入结构调查的研究, 对于提高云南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的扶贫开发效率和水平, 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云南省的农民收入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
势, 因此, 在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时, 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具体研究将更加具有
针对性。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举措, 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促进力量, 也是统
筹城乡发展、 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建
设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 最根本的就是要促使农民增加收入, 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的成果, 让 “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惠及全体人民。 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
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 因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事关大局, 这既是当
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 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
前言 1
标, 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 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重大的政治
问题。
从云南省农民收入构成角度来看, 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始终是农民
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且这两项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为稳定。
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较大变化,
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在逐渐降低, 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在逐渐提高。 家庭经
营性收入在 1995 年时占农民纯收入中的份额是7834%, 到 2013 年下降到
584%, 2015年保持在55%以上。 而工资性收入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特征,
在 1995年时工资性收入占比1195%, 但这一数字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 到
2013年时, 该比例达到311%, 2015年保持在32%以上。 随着农民收入结构
的变动, 收入增长的来源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即农民收入的增长由过去主
要依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多种收入的增
长。 自此, 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即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
题, 也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问题, 而是一个和农村经济发展、 市场发育以及非
农就业机会等相关联的问题。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云南农民收入结构的问题。 理论部分归
纳总结了有关农民收入的基础性理论; 从云南农民收入结构现状入手, 针对影
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对扶贫开发提升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进而运用实证数
据对云南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 最终提出云南农民收入结构优
化家庭经营性、 工资性、 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的实现途径。 实践部分主要收录
了近五年来在云南省曲靖市、 楚雄州、 西双版纳州、 怒江州等地农村基层对农
户、 合作社企业的调查资料, 以及课题组成员相关专题的学术论文和调研
报告。
感谢课题组成员: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田东林、 金璟、 起建凌、
张毅、 陈蕊等老师, 以及学院研究生王姗姗、 李冰、 刘杉、 张灵静、 杨玲、 查
天舒、 刘柳、 张倩男、 刘荣荣等同学。 正是大家一起深入样本点开展实地调
查, 收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