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基础(第二版)第一章水资源与水利工程.ppt

水工建筑物基础(第二版)第一章水资源与水利工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的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概念 ●《英国大百科全书》:水资源为全部自然界任意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为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狭义: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也就是指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形成径流,流入江河、湖泊、沼泽和水库中的地表水,以及渗入地下的地下水。 ●广义:是指人类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和咸水。 二、水的用途 ●日常生活 ●工业(包括采矿和加工工业) ●灌溉 ●水力发电 ●航运 ●渔业 ●旅游和娱乐 三、水资源的三个方面 ●水量 ●水质 ●水能 四、水分循环 地球表面的各种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从海洋和陆地表面蒸发上升到空中,并随空气流动,在一定的条件下,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地面,降水的一部分经地面、地下形成径流并通过江河流回海洋;一部分又重新蒸发到空中,继续上述过程。这种水分不断交替转移的现象称为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 五、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2、全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 4、我国降水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我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相应。 六、我国的水旱灾害 ●清光绪三年到五年(1877~1879年)晋、冀、鲁、豫连续三年大旱,仅饥饿而死者达1300万人。 ● 1928年的特大旱灾,影响到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13个省535个县,灾民达 1.2亿人。 ● 1931年夏,长江流域普降暴雨,水灾遍及湘、鄂、浙、赣、豫、皖、苏7 省206县,淹没农田5000余万亩,灾民800多万,其中被洪水夺去生命的达14.5万人,死于饥饿、瘟疫者不计其数。 ● 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初)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过较大的水灾1029次,较大的早灾1056次,几乎年年有灾。 根本原因:我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①年际变化悬殊②年内高度集中的特点,不仅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造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要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必须建设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是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一、水利工程的类型 (一)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 河道整治主要是通过整治建筑物和其它措施,防止河道冲蚀、改道和淤积,使河流的外形和演变过程都能满足防洪与兴利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般防治洪水的措施是建设“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工程体系。 (二)农田水利工程 1、取水工程 从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水源适时适量地引取水量,用于农田灌溉的工程称之为取水工程。 2、输水配水工程 将一定流量的水流输送并配置到田间的建筑物的综合体称输水配水工程。 3、排水工程 各级排水沟及沟道上的建筑物。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