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一必明的5大误区.ppt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一必明的5大误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图一、二展示了我国宋代的什么艺术风格的作品,出现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6分) (2)图三、四、五各自出现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是什么?(9分) (3)中国的国画重“意境”,西方的绘画重“写实”,因注重东西方艺术的融合而享誉世界的中国画家以谁为代表? (2分) [阅卷感悟] 阅卷抽样 名师评卷 (1)答卷抽样虽失分不多,但从行文答卷的技巧方面来看,存在许多致命的严重影响其得分效果的不足: ①答案组织缺乏层次性,要点化、段落化、层次化几乎没有。 ②文字重复,每一问都写“答”,每一问都重复设问,挤占了空间。 ③关键要点提示语不明显,很难按点给分。 ④漏答一个设问(粗心,也因缺少提示语)。 ⑤卷面拥挤,欠整洁。 ⑥语言不简练,无用文字太多,尤其是第(3)问。(2)学生对所学知识熟悉,专业术语运用的尚可,今后要多注意一下卷面技巧性的东西,这样会更快地提高备考能力。 规范解答 (1)风格:文人画、民间风俗画。(2分) 背景: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传播,文人重视自身的修养,文人画兴起。(2分) 宋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社会风俗画兴起。(2分) (2)背景与特点 图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兴起。重视表现人的自然美和人的感情。(3分) 规范解答 图四: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视“光”与“色”的结合与变化。(3分) 图五: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东西方文化交流,科技革命。用夸张、变形、抽象重组的画面表现内心感受。(3分) (3)代表:徐悲鸿。(2分) [走出误区] 第一:答案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有许多学生答题时,一题一个自然段,每个要点也不用序号标识,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阅卷者看起来费劲,激不起给学生打分的热情。 第二,要点段落化。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每段开始空两格,给阅卷教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这也是防止丢分的重要一环。 第三,段落序号化。即一个要点需用一个序号标识,常用序号形式为①、②、③等。 第四,卷面整洁化。应讲究卷面的整体性,在规定的位置答题,用统一颜色的笔迹,字的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有序(尤其注意答案的两边要整齐),整体上安排合理。书写尽量工整、规范,少连笔或不连笔。切记不要为求速度,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甚至难以辨认,使阅卷人产生厌烦情绪,不知不觉从严给分。 [成功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下图为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3: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4: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油画)。 (1)材料1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 (2)材料2、3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态有何变化?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含义。 (3)不同的图片给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图3和图4让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幅?请表述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解析:第(1)问,图1标示的区域在渤海一带,又有朝鲜半岛的丰岛、平壤、山东半岛的威海卫等地点,据此判断此为甲午海战示意图。图2表示西方列强正准备瓜分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图1所示事件是图2所示事件的历史背景,回答时要根据题意进行具体说明。第(2)问,从材料2、3中可以判断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前后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图片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图1:甲午中日战争;图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关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2)变化:材料2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堪一击,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材料3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举例: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士英勇牺牲;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了反对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候,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3)图3:“悲愤”。“悲”——中华民族人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图4: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