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慢粒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纤维化 2、继发性增多:见于感染、缺铁性贫血、癌症、组织 损伤(如外伤、心梗、溶血)、失血、 Asplenic states,Osteoporosis, nephrotic syndrome 3、Physiologic auses :Exercise﹑parturition ﹑steroids 七、鉴别诊断 * * ?血管栓塞。 ?出血。 ?进展为骨髓纤维化。 ?急性白血病。 六、危害包括 *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心衰。 血小板1500是出血危险因素。 七、血栓形成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 Age 60,或栓塞史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 低危 无 无 中危 无 有 高危 有 * 原则 ?如何避免出血及血管栓塞。 ?不增加骨髓纤维化。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转化。 八、治疗 * 1、羟基脲片:持续疗法: 15-30/mg/Kg Qd 间歇疗法: 80 mg/Kg Q3d 2、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 3、保肝 4、别嘌醇片 5、重组人干扰素a2b:3百万单位,qod,皮下注射 6、新药:阿那格雷 * * 1、术后血栓风险是正常的5倍,手术前 应将血小板降至 400x10^9/L以 下,术前7天停阿司匹林,同时施行血栓预防措施。术后6周,继续使 用阿司匹林。 2、术后出血风险增加。一旦出血,使用抗纤溶蛋白药物止血和血管性止 血药。 八、需要手术时的处理 * 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10~15年。约25%病人可转为骨髓纤维化,部分转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粒白血病。重要脏器血栓及出血,为致死原因。 九、病程与预后 * 本次学习结束, 感谢大家! * Discriminination Thrombocytosis (Reactive) Thrombocythemia (Autonomous) I. Total megakaryocyte mass Sli .Increased Increased Total megakaryocyte mumber Increased Increased Total megakaryocyte volume decreased Increased Total platelet mass Increased Increased Platelet survival normal normal to sli. decreased * Thrombocytosis (Reactive) Thrombocythemia (Autonomous) II Thromboembolism and hemorrhage uncommon common Duration transitory usually persistent Splenomegaly absent present (80% cases) Platelet count 1,000*10^9/L 1,000*10^9/L Bleeding time normal prolonged Platelet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normal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normal increased (80% cases) * * * 东直门医院东区血液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诊断与治疗 * 一、血小板的生成 * 二、血小板增多症的定义 正常值是100-300*10^9/L 增多:外周血中血小板400*10^9/L。 *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增殖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患。 其特点是骨髓中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产生大量形态及功能异常的血小板并释放至循环血液中,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 约半数患者可生存5年以上,部分患者生存10年以上。 三、概念 * 1、JAK2 tyrosine kinase基因突变:定位于9号染色体,编码 JAK2酪氨酸激酶,是EPO、血小板生成素、IL-3、G-CSF、 GM-CSF胞内信号启动酶。 JAK2基因突变导致JAK2V617F替代,酶活性增加。放大细胞信号传导。 四、发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