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pptVIP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参考答案: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1)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 (3)考试纪律严格。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 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 偏重文科 不同点: 考试的 根本目的 考试内容 科目设置 当今学校考试 隋唐科举考试 项目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鲁迅 * 胄:zhòu;蹑:niè。 * 龌龊:wò chuò。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的诞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只 注 重 门 第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文帝杨坚 隋朝文官俑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 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书·杨纂传》 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2.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唐朝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科举制的完善 (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 (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 (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 考 试 程 序 宋人殿试图 李白 杜甫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 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新科进士要在曲江聚会。聚会后,新科进士们相互邀约,共游长安城内的大慈恩寺。他们登上寺内的大雁塔遥望长安美景。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陈子昂 王昌龄 岑参 韩 愈 王维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 欧阳修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3.科举制的影响 对隋唐: 对后世: 在中国延续了1 300多年,清朝末年时被废除。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做 官;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 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为唐朝诗歌的 繁荣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的影响 1864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