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积极心理学.docx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16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概念研究模型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运用 桂娅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根据积极心理学倡导者之一的观点,“积极心理学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告诉你,在生死之间,生活中什么才是值得的” (Peterson, 2006, p. 4).尽管对“好生活”的调查研究在心理学,哲学,宗教,教育,有着一个悠久的过去,自从由Seligman 和 Csikszentmihalyi(2000)编辑的《心理学家》在千禧年出版后,对积极心理学的追捧达到了白热化。积极心理学的主题,由幸福,乐观,扩展到智慧,健康,决策。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的线程研究已经扩展到更为典型和焦点的领域,尤其是在应用心理学领域。关于人类“哪里出错了”,包括心理,包括心理、身体、和教育残疾,Seligman记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其他先驱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和运用,并不是为了取代传统问题(或者是对传统问题的预防和修复),而是补充以往研究的空白,以得到个体,群体以及他们所处环境对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的认可。 但补充以往研究的空白也不是积极心理学唯一的目的,包括美国的心理学家们都在关注成人的研究。类似的积极心理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编译工作(比如,《积极心理学手册》[Snyder & Lopez, 2002])和《积极心理学入门》[Peterson, 2006]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中着重强调了成年人的研究。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儿童的研究已经,比如积极的青年发展的研究已经扩展到社区,而不是仅仅只在学校里。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和与学校相关的经验下的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方法和运用的综合。 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作者都是以“儿童美好生活的研究”为一级标题(Coie et al., 1993),养生(Coie et al., 1993),积极的青年发展(Larson, 2000),心理弹性(Glantz & Johnson, 1999),发展性资产(Scales &Leff ert, 1999),主观幸福感(Diener, Suh, Lucas, & Smith, 1999),以及身心健康(Cowen,1991)。例如,Emory Cowen 和他的同事的研究,关注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对健康的教育,主张,在学校教育中,应提倡锻炼身体来提高健康,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生病了就治疗(Cowen, 1991)。对于成人健康的定义,或者说最理想的健康保持仍然存在争议。在一个广泛的概念化跨越幸福的和享乐主义的传下,Cowen(1991)提出了两个集群的健康指标。“起初的基本指标如吃好睡好以及作息规律。其次,有控制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我接纳,有生活满意感。”(p.404)。 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促进之间并不矛盾,虽然Cowen已经对初级预防,健康提高和积极心理学做了区分(Cowen & Kilmer, 2002)。同样地,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的生活质量取向也是一致的(Schalock & Alonso, 2002),生活质量取向也是一个全球化的视角,“敏感化概念和社会建构,作为首要框架在人们的生活中做一个明显的差异” (Schalock &Alonso, 2002, p. 22)。所有这些观点都拓宽了儿童工作许多的概念化的启示,呈现如下:(a)纯粹的精神卫生医疗模式的不足;(b)主要专注于积极成果;(c)这种积极成果最终可能是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手段(Cowen & Kilmer, 2002)。 概念模型 个体的生活质量可以概念化在一个生态的视角,这种观念认为,个体生活在一系列的联锁系统中,这个系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下面的模型是由Schalock和Alonso (2002)改编自生活质量的综合模型。基于Bronfenbrenner (1979)的工作,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共同组成了四大系统。微系统主要由直接影响个体生活的直接配置组成,比如家庭,同辈群体,学校。中间系统,以及它的延伸,外部系统,是指与主体有关系的较远的因素,比如邻居,社区服务,组织,以及微系统变量之间的相互交流(比如双亲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宏系统是由“包罗万象的文化和亚文化形态”组成,比如经济的,社会的,教育的,法律的和政治制度,在洪系统中,微系统,中间系统和外部系统是它的具体表现。”(Bronfenbrenner(1979, p. 515)认为,这可以间接地反应个体的生活。这个观点认为多重的分层环境系统反应个体的生活质量见图1.1,这些系统通过概念矩阵的顶部描绘出来,Belsky (1980),增加了一个额外的系统——个体发育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个体内心变量,比如个体在自尊,身体活动和饮食行为上的差异。) Bronfenbrenner (1979)的生态模型阐释说,全身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