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Shore is to the blue sea what cloud is to the aged tree.
第 PAGE 18 页 共 NUMPAGES 18 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Summarized by CYYS
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传播概念的把握
起源 communication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信息分类: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
精神~→起源于→物质~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
精神~→反映→物质~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无限的灵活性
发音的经济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
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出现P30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
时间,空间,传承P31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
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
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
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得新方式。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前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
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
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
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
经济主体(产业结构)、劳动力主体、信用、全球贸易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
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
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