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成因导论课件第四章 不同构造慢环境的岩浆岩组合成生.pptVIP

岩浆岩成因导论课件第四章 不同构造慢环境的岩浆岩组合成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发展,以及分析手段、分析精度的提高,使总结岩石学特征与大地构造环境关系方面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正如已故张文佑教授在《岩石学研究》的发刊词1981中所说,由于学科相互渗透和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岩石大地构造学正在形成。它是介于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 Oceanic Crust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Typical Ophiolite Layer 1 A thin layer of pelagic sediment (一)拉斑玄武岩系列(TH)和钙碱性系列(CA)(1)拉斑玄武岩系列(TH) 本系列包括大量基性(岛弧拉斑玄武岩)、少量中性岩(冰岛岩,富Fe, 低K, 低Al)和更少量的酸性岩(铁质英安岩、流纹岩)。 化学成分:SiO2:48-63%;低钾:K2O1%;TiO2含量低,Na2O/K2O高达5-40% ,Rb、Sr、Ba、Th、U、等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很低(Rb=1-30ppm、Sr=100-300ppm,Ba=10-100ppm) 矿物成分:主要暗色矿物:辉石、含少量或不含橄榄石,基本不含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斜长石(斑晶为钙长石-培长石、基质为拉长石) 拉斑玄武岩含少量或不含橄榄石,形成于拉张和弱挤压应力状态下,其分布极广,按形成环境不同分为:1)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 2)岛弧拉斑玄武岩 3)大洋岛拉斑玄武岩 4)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 (2)钙碱性系列(CA) 通常称为正常系列,喷出岩以安山岩为主,侵入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本系列包括高铝玄武岩(SiO253%)、安山岩(53-63%)、英安岩(63-68%)及流纹岩(SiO268%),其中以安山岩最常见,其次是英安岩、流纹岩、橄榄安粗岩。 化学成分: SiO2弱饱和、K2O、TiO2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均较拉斑玄武岩系列高。如:Rb:10-90ppm;Sr、Ba含量为200-400ppm。Al2O3含量高,在安山岩 为16-18%,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升高。 矿物成分:普遍含有角闪石和黑云母 本系列火山岩可与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深成岩相伴生。 其形成环境为陆缘或岛弧区板块俯冲带及碰撞带,挤压应力为主的地区,为岛弧的标志性岩石,对恢复古构造环境(古岛弧)很有意义。 (三)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A) 本系列包括:碱性橄榄玄武岩、霞石岩、粗面岩、响岩、碱性流纹岩。 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的碱性玄武岩与亚碱性玄武岩(包括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相比: 化学成分:SiO2不饱和,富碱质≥5-7%,富钾K2O,为2-4%; 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高,Rb达75-120ppm,Sr、Ba含量分别为700-1000ppm; 具富集型稀土元素分配型式,LREE含量高。 矿物成分:斜长石以中长石常见,含碱性长石和似长石。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系列岩浆岩的分布与地表和上地幔所处的构造应力条件有关,在拉张应力环境下以出现TH为特点,在挤压应力环境下则主要为CA,在应力作用微弱的地区,如大型海洋盆地和大陆克拉通区,则常出现A或TH。 煌斑岩一般特征 3、花岗岩与板块构造 皮切尔(W.S. Pitcher)将花岗岩分为: M 型(幔源型)γ:规模不大的大洋岛屿斜长花岗岩。 Ⅰ型(科迪勒拉型)γ:在活动大陆板块边缘和岛弧产出的,规模较大的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合。 Ⅰ型(加里东型)γ: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为代表,为造山作用隆起后生成; S型γ:主要为过铝质γ组合,形成于大陆碰撞带或克拉通之上的韧性剪切带; A型γ(碱性花岗岩):形成于克拉通隆起带和裂谷带。 对于花岗岩类(SiO2均过饱和),Al2O3-Na2O + K2O(碱)关系是岩石类型和岩浆系列划分的主要原则。 A/CNK = Al2O3/(CaO + Na2O + K2O) A/NK = Al2O3/(Na2O + K2O) 铝过饱和岩石,A/CNK 1 钙碱性岩石,A/CNK 1, A/NK 1 碱过饱和岩石,A/CNK 1, A/NK 1 花岗岩类型与矿物组合 堇青石 红柱石 石榴石 霓石 钠闪石 钠铁闪石 对花岗岩类岩石系列划分 A/CNK与S型,I型,M型和A型花岗岩的关系 三、稳定大陆的岩浆岩共生组合 稳定大陆的岩浆活动受断裂制约,发育于构造上稳定的岩石圈板块上,稳定大陆区岩浆来源比较深,通常出现较多的富碱贫硅的岩石,主要有: (1)拉斑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

文档评论(0)

181****7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