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张存悌老师阴阳辨决的重大意义.ppt

课件:张存悌老师阴阳辨决的重大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张存悌老师阴阳辨决的重大意义.ppt

三、市习成见的校正仪 最近再学《伤寒恒论》,发现郑钦安对此早有议论,他反复强调:“不可专凭原文一二語,以论药论方。”“切勿死守陈言,为方所囿。”他在许多条文后面都说:不得“一例论之,統以某某方。”即不可一概而论,要园通活法,要辨证。 如原文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湯主之。”郑按:“呕而发热,但呕有寒呕、热呕之不同;发热有外入、內出之各別,不得統以小柴胡汤论,当辨明为是。”如用柴胡湯,必兼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滿等证,病属少阳,方为合法。否则如因寒呕,发热由內而出,证属太阴,当用附子理中汤,这里同样有阴阳之别,标准就是这个阴阳辨诀。 三、市习成见的校正仪 因此,临床上有些条文可以遵从方证对应论,有是证用是方。有些条文则不可以,需要有辨证的观点。否则容易陷入简单僵化的“為方所囿”、“见病治病”的俗境,盖源于缺乏阴阳辨证的观念。 个人觉得,掌握这一点,再用起经方来,处理病症会考虑得更全面些,选方用药更精准些。我曾经说过,有了伤寒基础,再掌握阴阳辨诀、火神派章法,如虎添翼。 四、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金元以来,寒温之争一直持续不休,直至今天仍然如此。所谓寒温之争,是指用药以寒凉为主,还是以温热为主的不同观点,其前提则是主张火热病多发,还是虚寒病多发,由此才引发用药寒热的分歧。亦即疾病发生的大多数、大趋势究竟是什么?这才是寒温之争的关键。虽然见仁见智,互不相让,但孰是孰非,终归应该有一个真相。 寒凉派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滋阴派朱丹溪倡导“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加上温病学派的影响,都强调火热病症的多发性、普遍性,甚至宣扬“万病皆火”论,至今仍有很大的市场;张景岳主张“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火神派则主张“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疾病发生的大趋势是阴盛阳衰,“阳虚之证十之七八,阴虚之证十无二三。”两派针锋相对。 四、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究竟哪种观点更符合实际?现在郑钦安提供了阴阳判定的标准,用阴阳辨诀衡量一下,问题自然可以解决。我们也可以看出,寒凉派之所以“万病皆火”论,很多时候是因为误认假热、阴火为实火、阳证,自然“万病皆火”了。郑钦安曾经大声疾呼:此“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医理真传卷一》) 四、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案例:发烧:史某,女,85岁。2010.7.2。 直肠癌改道术后14个月,糖尿病8年。血糖一高则发烧十余天,此次已扎滴流8天未效。午后5点开始发热,体温38OC左右,早晨则退。口渴嗜凉,有汗,尿清,便似干,畏冷,着衣4件,乏力,身懒,嗜困,舌略赤胖润,苔白垢,脉浮滑数软尺弱。白细胞15.3×109/L,红血球2.8×1012/L,血小板85×109/L。 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细辛10g,附子30g,炮姜30g,桂枝25g ,红参10g ,姜半夏25g,陈皮10g,肉桂10g,砂仁10g,灸草60g,大枣10个,生姜10片。 7.7:服药次日发热即退。出小汗,便已不干,仍口渴,乏力,着衣3件,仍困,舌淡胖润尖略赤,苔白垢,脉浮滑数软尺弱。 调方巩固:附子45g,炮姜30g,红参15 g,白术30g,茯苓30g,砂仁、白蔻各10g,菖蒲20g,山楂25g,炙甘草15g。 四、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我在开始说过,学习了火神派,分清阴阳,才真正会看病了,这首先要归功于对阴阳辨诀的感悟,唐步祺先生所谓“阳虚阴虚辨证纲要……最切实用。”所谓“遵得佛法便是佛,遵得圣道便是圣。”《灵枢》中提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确实感同身受,辨病认证如同增加了一双慧眼。如果说火神派的用药风格是心狠手辣,那么用阴阳辨诀认证则是心明眼亮。从这个角度上说,怎么估计阴阳辨诀的意义都不为过。我的辽宁老乡三七生说过一句话:不学郑钦安,阴阳不过关。确实言之有理。 四、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阴阳辨诀的重大意义 张存悌 火神派最基本的学术观点是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郑钦安所谓“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主。”因此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为此首先要识别阴阳,《内经》所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然而如何识别阴阳,从来都是一个大问题,郑钦安说:医学一途,最难于识阴阳。张景岳说:“伤寒纲领,惟阴阳为最,此而有误,必致杀人。”陈修园则谓:“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己;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己。”可见辨清阴阳的重要意义。 为了辨识阴阳,郑钦安总结了“辨认阴虚、阳虚要诀”,亦即“阴阳辨诀”,作为辨认阴证、阳证的纲领,又称之为阴阳实据、“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他非常重视这个辨诀,临床认症,每次都强调以此为准,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挈定阴阳实据治之,发无不中。(《医法圆通卷一》)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