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八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八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颈部解剖 四、颈部取穴要点 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体表解剖标志 2、掌握下颌角的体表解剖标志 手太阳颈部腧穴 16.天窗(SI 16)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主治】 (1)耳聋、耳鸣; (2)颈项强痛 (3)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或下方斜刺0.5--1寸,不宜深刺。 手太阳颈部腧穴 17.天容(SI 17)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 。 颈部腧穴 经穴 取穴要点 作用共性 治疗特点 天窗 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 通络化痰 治疗局部病症 咽喉肿痛, 甲状腺疾病 天容 胸锁乳突肌前缘 ,平下颌角 耳鸣、耳聋 手太阳头面部腧穴 经穴 取穴要点 颧髎﹡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听宫﹡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手太阳头面部腧穴 19.听宫(SI 19) 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定位】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凹陷处。 【主治】 (1) 耳鸣,耳聋,聤耳 (2) 癫痫,狂证 (3)牙痛,三叉神经痛。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 手太阳腧穴取穴小结 1、上肢取穴要求屈肘掌心向胸体位。 2、肩胛骨的体表解剖标志是确定手太阳肩 部腧穴的重要标志。 3、肩部腧穴、颈项部腧穴有刺伤肺脏和颈 动脉的危险,要注意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不能深刺。 手太阳腧穴治疗小结 1、腧穴在肩部、手部集中分布,主要治疗肩部和上肢的上肢痿、痹、瘫证,以伸侧面尺侧缘为主 。 2、本经脉属相火,能够治疗热病。 3、小肠与心相表里,能够治疗心神疾病。 4、本经后溪穴通督脉,能治疗督脉病。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本经重点穴 重点穴 10个 少泽----井穴 后溪----输、八脉交 会穴 腕骨----原穴 支正----络穴 养老----郄穴 小海----合穴 肩贞 天宗 颧髎 听宫 起于手小指 少泽 止于耳前 听宫 三、腧穴主治概要 1.治疗头面五官病 2.治疗经脉肢体病症 3.主热病 4. 主津液病 5.神志病(络心、通督脉病) 腧穴各论 一、手部腧穴(5穴) 二、前臂腧穴(3穴) 三、肩部腧穴(7穴) 四、颈面部腧穴(4穴) 一、手部取穴要点 1、手部腧穴多位于手背和手掌的交界处(赤白肉际) 2、腧穴在手自然弯曲的状态下,取穴准确,进针顺利 3、腕骨、阳谷的定位 要注意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关系 手部腧穴 少泽﹡ 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前谷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 ﹡ 在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赤白肉际。 阳谷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1.少泽﹡(SI 1) 井穴 【定位】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1)中风,昏迷,热病 (2)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3)乳痈,乳汁分泌不足 (配乳根、合谷、膻中) 后溪﹡ (SI 3): 输穴、八脉交 会穴 【主治】 本经疾病 (1)头面五官病症 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耳聋耳鸣 (清热泻火) (2)颈痛、落枕 (3)手指屈伸不利 督脉病候 (1) 治疗脑神志病:癫痫、癔病 (2) 急性腰扭伤 (3) 发热、盗汗、疟疾 4.腕骨(SI 4):原穴 【主治】 (1)头面五官疾病: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 (2)热病:热病汗不出,隐虚内热-消渴 (3)经脉循行部位病症:肘臂挛痛,胁痛,指挛 本穴特点:消渴(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现代研究】 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手部经穴 经穴 取穴要点 主治共性 治疗特点 少泽﹡ 指甲角,尺侧 疏风清热,消肿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