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适宜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适宜技术.ppt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二)新型罐具 2 抽气排气罐 五、适应范围与禁忌症 (一)适应范围 拔罐法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 (二)禁忌症 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 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 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 11.婴幼儿。 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 中医适宜技术 针刺 推拿按摩 艾灸 拔罐 刮痧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耳压疗治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又称“挑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痧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内经》中叙述的砭石术是刮痧疗法的萌芽 机  理 1. 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排除毒素。 2. 调整气血,调节阴阳。 3. 补肾强腰,恢复气机。 用物准备 刮痧器具;牛角刮板、刮痧油、75%酒精、棉签、弯盘、治疗巾、纱布、手纸、水杯、必要时备屏风等。 体位 胸、腹、下肢内侧、前侧部多选用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头部、颈部、背部、上肢和下肢外侧部多选用俯卧位或伏俯坐位及坐位; 坐位 伏俯位 俯卧位 1. 暴露刮痧部位,铺治疗巾或垫手纸于部位之下,用75%酒精消毒选皮肤.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检查刮具边缘,蘸水、油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与皮肤保持45~90°角,单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动。 ? 操作步骤 3. 每次刮8~10条,每条刮6~15cm。?局部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止,一般一个部位刮擦20次左右。 4.刮痧时间:本次刮痧与前次刮痧应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为一个疗程。 5. 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感觉,局部皮肤变化等。患者应避风,治疗后给予适量饮料或温开水以助疗效。 六、注意事项 1.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通风。 2. 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 不可强求出痧。 4. 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中医适宜技术 针刺 推拿按摩 艾灸 拔罐 刮痧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耳压疗治 一、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二、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三、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1.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 等肺系疾病: 治法:温经散寒 药物:白芥子21g,元胡21g,细辛12g,甘遂12g 取穴: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加减:喘息严 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