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九章春温精.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九章春温精.ppt

7.热灼真阴 (1)真阴亏损 证候 治法 方药 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面部潮红颧赤,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或心悸, 或神倦耳聋,舌质干绛,甚则紫暗痿软, 脉虚软或结代 滋补肝肾,润养阴液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炙甘草6钱 干生地6钱 焙麦冬6钱 阿胶3钱 麻仁3钱 生白芍6钱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第1条:“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赤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需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第8条:“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救逆汤-去麻仁加生牡蛎8钱、生龙骨4钱 一甲复脉汤-去麻仁加生牡蛎1两 二甲复脉汤-加生牡蛎5钱、生鳖甲8钱 第2条:“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 第9条:“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一甲复脉汤。” 第10条:“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 第13条:“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赤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2)阴虚风动 证候 治法 方药 低热,手指蠕动,或口角颤动, 或瘛疭,两目上视或斜视,筋惕肉瞤, 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作痛, 时时欲脱,形消神倦,齿黑唇裂, 舌干绛或光绛,脉虚弱或细促 滋阴养血,潜阳息风 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 三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加生龟版1两 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2钱、鸡子黄2枚 第14条:“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前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板名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板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第15条:“邪热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瘲,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第16条:“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3)阴虚火炽 证候 治法 方药 身热不甚,心烦不得卧, 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清心火,育肾阴 黄连阿胶汤《温病条辨》 “此证阴阳各自为道,不相交互,去死不远,故以黄 芩从黄连,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以芍药从阿胶, 内护真阴而外捍亢阳。名黄连阿胶汤者,取一刚以 御外侮,一柔以护内主之义也” 第11条:“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8.邪留阴分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 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 证候 治法 方药 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 鳖甲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第12条:“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青蒿鳖甲汤主之。” 第12条:“故以鳖甲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而能入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 35条:夫病后调理,较易于治病,……但病后调理,不轻于治病,……至调理之要,温病后一以养阴为主。饮食之坚硬浓厚者,不可骤进。间有阳气素虚之体质,热病一退,即露旧亏,又不可固执养阴之说,而灭其阳火。故本论中篇列益胃、增液、润燥等汤,下焦篇列复脉、三甲、五汁等复音之法,乃热病调理之常理也;下焦篇有列建中、半夏、桂枝数法,以为阳气素虚,或误伤凉药之用,乃其变也。 病 案 选 读 1.春温热结阳明《王孟英医案》 王皱石弟患春温,始则谵语发狂。连服清解大剂,遂昏沉不语,肢冷如冰,目闭不开,遗尿不饮,医皆束手。孟英诊其脉弦大而缓滑,黄腻之苔满布,秽气直喷。投承气汤加银花、石斛、黄芩、竹茹、玄参、石菖蒲,下胶黑矢甚多,而神稍清,略进汤饮。次日去硝、黄,加海蜇、莱菔、黄连、石膏,服二剂而战解,肢和苔退,进粥……不劳余力而愈。 2.春温过汗变证 城东章某,得春温时病。前医不识,辄用荆、防、羌、独等药。一剂得汗,身热退清,次剂罔灵,复热如火,大渴饮冷,其势如狂。更医治之,谓为火证,竟以三黄解毒为君,不但热势不平,更变神昏瘛瘲,急来商治于丰。诊其脉,弦滑有力,视其舌,黄燥无津。丰曰:“此春温病也,初起本宜发汗,解其在表之寒,所以热从汗解。惜乎继服原方,过汗遂化为燥,又加苦寒遏其邪热;以致诸变丛生。当从热入心包,肝风内动治之。”急以祛热宣窍法(连翘、犀角、川贝母、鲜菖蒲、至宝丹),加羚羊角,钩藤。服一剂,瘛瘲稍定,神识亦清,惟津液未回,唇舌尚燥,守旧法,除去至宝、菖蒲,加入沙参、鲜地,连尝三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