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肩关节半脱位的预.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肩关节半脱位的预.ppt

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 1 定义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又称肱盂关节半脱位,是指肱盂关节机械连续性改变,肩关节肱骨头从关节盂下滑,导致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可以触及的间隙 2 流行病学 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好发于Bronnstrom Ⅰ~Ⅱ期肌张力迟 缓阶段,多数发生在病后1 个月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60% ~70%[1],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为7%~81%[2]。 发病率的高低可能与脑卒中后上肢瘫痪的程度有关。 Najenson 等报道, 在脑卒中后肩关节无主动运动的患者中, 81%发生肩关节半脱位;Smith 等报道为60%;Miglietta 等统计 为56%。在脑卒中后上肢能够轻微主动运动的患者中,肩关节 半脱位的发生率,Linn 等报道为40%,Chaco、Wolf 和Hurd 等 报道在脑卒中后1 个月内,上肢有主动运动的患者中只有15% 和7%发生肩关节半脱位[2]。 3 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 病程无关。 3.1 肌力下降 冈上肌可防止肱骨头在关节盂内下滑;三角肌向上牵拉肱 骨,可使肱骨头抵喙突肩峰韧带上。脑卒中患者软瘫期,这些 维持肱盂关节正常位置的主要肌肉机能下降,难以维持肱盂关 节正常位置,老年人尤为显著。 3.2 重力影响 软瘫期受重力影响,患侧上肢向下脱垂,使得韧带松弛、 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肱骨头从关节盂下滑,出现肩关 节半脱位。 3.3 肌肉功能失衡 肩胛骨周围肌肉瘫痪、痉挛或拮抗肌之间张力失衡及竖脊 肌的影响导致肩胛骨下旋。偏瘫早期,肩胛带失去前锯肌和斜 方肌上部的支持,而背阔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的痉挛致使肩 胛骨下旋内收或回缩。由于患侧肩胛骨的旋转使得关节盂向下 倾斜、脊柱向健侧功能性侧凸导致的躯干倾斜、上肢被动外 展,或几种因素联合作用,均可造成肱骨相对外展。 3.4 护理不当 偏瘫侧上肢早期护理时,包括姿势治疗、功能训练和搬动 过程中被不恰当的处理。 在上述因素中,以三角肌和冈上肌张力低下最为重要。除 此之外,国外还有学者报道,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还可能与 交感神经反射性营养不良、肩袖肌损伤、臂丛神经及其他周围 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3] 4 评定方法及复位标准 4.1 评定方法 对患者肩关节进行视触诊,并通过X线片确诊;按《中国 康复医学诊疗规范》[4]中肩关节半脱位的标准进行评估,排除 肩部外伤。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坐位,肩关节半脱位时肩峰下 沉或可触及凹陷,肩胛骨下角位置低,翼状肩;肩关节正位片 示病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距(AHI)14 mm或病侧上述间距 比健侧宽10 mm,将上肢下垂时患者可感到肩部不适或疼痛, 若将上肢被动托起时,疼痛或不适减轻。符合以上条件可诊断 为肩关节半脱位。 4.2 复位标准 患者健、患两侧AHI 值相等,同时相应指检肩峰与肱骨头 间隙小于1/2 横指,表示患者肩关节复位。 5 康复治疗 5.1 支持治疗 5.1.1 良肢位摆放偏瘫患者的良肢位包括健侧卧位、患侧卧 位、仰卧位时肢体的摆放。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偏瘫肢体痉挛, 预防异常运动模式,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位置,避免肩关节半 脱位的发生。黄金英等通过早期对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与保 持,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情况较对照组 明显减少[5] 5.1.2 肩吊带的使用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肩吊带固定患肩 能减轻患肢本身重量所造成的牵拉,对肩关节有较好的保护作 用,一旦发现有肩关节半脱位,应尽早使用肩吊带。刘月芳等 设计的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复位功能带既能使患者坐位、站位及 功能训练时患肢肱骨头回纳固定在关节盂内,又能保持肩关节 的良肢位[6] 另一种观点不主张使用肩吊带,认为吊带并不能减轻半脱 位;而且用吊带将上肢吊于胸前会加重或促进偏瘫臂的屈肌痉 挛模式。毕研贞等[7]、安巧等[8]在研究中使用充气式肩吊带,要 求患者在坐位、站位或步行时佩戴,卧位休息或功能训练时卸 下。后者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复位率有显著性差异,而 前者的研究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 有学者提出分期采用肩吊带。冯洪等认为,上肢处于软瘫 期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2 横指(及以上)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 为了安全起见可以适时使用肩吊带;对于痉挛期或间隙2 横指 以下的患者则不必要使用肩吊带,只要实施正确的体位摆放并 进行康复训练,就能改善患者肩的问题[9]。早期使用肩吊带可 能有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但究竟疗效如何还有待进行循 证医学方面的研究。 5.2 物理治疗 5.2.1 低频电刺激低频电刺激包括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EMS)、功能性电刺激(FES)等,主要作用是激活瘫痪肌肉的神 经纤维,恢复神经支配,有效地提高被刺激肌肉的张力。 綦向用经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