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疼痛问诊.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疼痛问诊.ppt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 * 中医诊断学 疼 痛 问 诊 问诊 问诊,是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为有利于问辨结合,正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应首先熟悉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 LOREM “不通则痛”:感受风寒湿热,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或食滞、虫积等,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 LOREM 1 “不荣则痛”: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使脏腑经络失养,属因虚而致痛。 LOREM 2 疼痛的病因病机: 问疼痛的一般方法 1、问性质,以别疼痛的病因病机。 问部位,以别病变所在脏腑经络。 问喜恶、缓急,以别病机之虚实。 问疼痛注意将疼痛部位和疼痛性质结合起来的总结,掌握规律后可以举一反三。 (一)问疼痛的性质 就疼痛而言,一般认为“痛”是指难以忍受的苦楚,“疼”是带有酸感之痛,二者常合称为“疼痛”。 疼痛的性质,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十二种情况: 疼痛而胀,多为 气滞。头目胀痛,多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胀痛 走窜痛 固定痛 痛如针刺,多为血瘀 痛处游走不定,多为气滞或风湿痹痛。 痛处固定不移,多为血瘀或寒湿痹病。 刺痛 灼痛 6 痛有热感而喜冷恶热。多属热证 。 冷痛 5 痛有冷感而喜暖,多为寒凝或阳虚所致 掣(che)痛 8 抽掣牵扯而痛,多为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因肝主筋,故掣痛多 与肝病有关 重痛 7 痛有沉重感,多属湿盛表现 疼痛兼有酸软感,多属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剧痛如刀绞,多为有形实邪阻闭或寒邪凝滞所致。 空痛 10 痛有空虚之感,多属气血精髓亏虚的表现。有形之精血不充。 绞痛 9 酸痛 12 隐痛 11 疼痛可忍,但绵绵不休。多属虚证。 新病暴痛,痛势较剧,持续不解,痛而拒按者——多属实证。 久病痛缓,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者——多属虚证。 此外当掌握疼痛虚、实证鉴别要点。 (二)问疼痛的部位 没有准确的定位,就没有正确的诊断,足见其确定病位的必要性,比如: 1.头痛 头痛连项——病属太阳经。 两侧头痛——病属少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属阳明经。 巅顶痛——病属厥阴经。 * 中医诊断学 2.胸痛:多心肺病变。 病位在心:“虚里”作痛,痛彻臂内者。 病位在肺:胸膺作痛,兼咳嗽者。 胁肋胀痛,太息易怒——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所致。 胁肋灼痛,面红目赤——肝胆火盛,火灼脉络所致。 胁肋胀痛,身目发黄——肝胆湿热蕴结所致。 胁部刺痛,固定不移——为跌仆闪挫,瘀血阻滞所致。 胁部饱满,咳唾引痛——为“悬饮病”,饮邪停于胸胁。 3.胁痛 (1)肺: 灼痛 肺实热:壮热、烦渴、面赤、苔黄,外感风热之邪→犯肺→肺失清肃。 肺阴虚:潮热、盗汗、咳痰带血,阴虚 生热,热伤肺络。 肺痈:身热、咳吐脓血痰、味腥臭热毒蕴肺、气血瘀结、肉腐成脓。 刺痛:瘀血外伤→瘀血→阻滞胸部脉络。 闷痛:咳喘、痰白量多痰湿犯肺脾虚→生痰湿→犯肺→肺失肃降。 胀痛窜痛:太息、易怒,气滞胸中,气机不利。 (2)心: 胸痹:心憋闷疼痛,痛引肩臂,病机为 瘀血,痰浊? →阻滞心脉→运行不畅,寒凝,气滞 真心痛:彻痛剧烈(胸背)(主要为胸背彻痛),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病机 同胸痹,只是程度重,心脉急骤闭塞不通 疑难点:胸腹疼痛时,如何进行诊断????? 1.首先辨明疼痛的部位。其次,应重点辨别疼痛的寒热虚实: 虚证疼痛为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 实证疼痛多为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持续不解,痛而拒按。 寒性疼痛多喜温喜按,遇寒加剧。 热性疼痛则喜凉,得温痛不减。 3.胁痛 (1)胁肋胀痛,太息易怒——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所致。 (2)胁肋灼痛,面红目赤——肝胆火盛,火灼脉络所致。 (3)胁肋胀痛,身目发黄——肝胆湿热蕴结所致。 (4)胁部刺痛,固定不移——为跌仆闪挫,瘀血阻滞所致。 (5)胁部饱满,咳唾引痛——为“悬饮病”,饮邪停于胸胁。 4、胃脘痛 实痛──食后痛剧,多因寒、热、气滞、瘀血所致。 虚痛──食后痛减,多因胃阳虚或胃阴不足,胃失所养所致。 (1)胃脘冷痛,得热痛减——寒邪犯胃。 (2)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便秘——胃火炽盛。 (3)胃脘灼痛嘈杂,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胃阴虚。 5、腹痛 定病位:明确部位 定病因、病性:分析疼痛性质、兼症 定病机:分清喜恶 大腹 小腹 少腹 少腹 脾胃 肝 肾、膀胱、大小肠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