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__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也是两种理想元件,它们是构成实际变压器电路模型的必不可少的元件。耦合:两条(或以上)支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耦合电感线圈之间存在公共磁通,即为磁耦合,也是互感耦合。 耦合元件具有两个以上的端钮,属多端元件. 本章重点: 1、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VAR。 2、含这两种元件的电路的分析。 (主要以正弦稳态分析为主) §11-1 耦合电感的VAR 2、自电感(非铁芯介质时) 1、互磁通与互磁链 即线圈1(2)中电流在线圈2(1)中产生的磁链为互磁链。 互磁链?21与i1之比称为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M21,单位为享(H) 互磁链?12与i2之比称为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M12,单位为享(H) 且M21=M12=M k0.5为松耦合,0.5k1为紧耦合。 3、耦合电感元件的VAR: 线圈1中产生的总磁链?1=?11??12 。 ?11与?12在N1中方向相同时总磁链是增强的,取“+”号;方向相反时是相互消弱的,取“-”号。 ?1=?11??12=L1i1?Mi2 ; ?2=?22??21=L2i2?Mi1 k0.5为松耦合,0.5k1为紧耦合。 3、耦合电感元件的VAR: 线圈1中产生的总磁链?1=?11??12 。 ?11与?12在N1中方向相同时总磁链是增强的,取“+”号;方向相反时是相互消弱的,取“-”号。 ?1=?11??12=L1i1?Mi2 ; ?2=?22??21=L2i2?Mi1 (2)、同名端的意义:使两个线圈中产生磁通方向相同的电流流入端。 §11-2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及去耦合等效 §11-3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1、网孔方程: 求得初级电流后,再求次级电流,求次级电流时与同名端的位置有关,即与M的正负有关: 3、对反射阻抗的讨论: (1)、反射阻抗具有阻抗变换的性质。Z22为容性阻抗时Zref为感性阻抗, Z22为感性阻抗时Zref为容性阻抗。 (2)、当次级电流为0 时,反射阻抗为0 此时: §11-4 理想变压器 1、定义:满足数学模型 二、特点: 1、无L1、L2、M,只有同名端和唯一参数n。 2、不贮能,不耗能,只传递能量 3、理想变压器的实现:由耦合电感取极限可得到。 改变n,可起到阻抗变换的作用,实现与电源的阻抗匹配。 §11-5 实际变压器 二、全耦合变压器的分析 全耦合变压器的分析可转化为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也可用空心变压器的分析方法。 三、自耦合变压器 四、K1,L1、L2不是无穷大时的变压器,也可转化为含全耦合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M ? ? + _ + _ 一、全耦合变压器 3、初次级电流关系: 1、电压比: 2、初级等效: 1:n ? ? + + - - + M ? ? _ + _ * * 一、电感L 1、自磁链与自磁通: 由线圈本身的电流在自己线圈中产生的磁链称自磁链。 二、耦合电感元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有磁链联系的电感构成耦合电感元件。 3、自感电压 描述耦合电感元件要用三个量: 从以上可以得到: 2、耦合系数k:反映两个电感线圈之间耦合的紧密程度: 定义: 经整理得: k=1时为全耦合( ), 全耦合时 ,设线圈1的匝数为N1 ,线圈2的匝数为N2 ,则有: n称为匝比 耦合电感元件的VAR为: 2、耦合系数k:反映两个电感线圈之间耦合的紧密程度: 定义: 经整理得: k=1时为全耦合( ), 全耦合时 ,设线圈1的匝数为N1 ,线圈2的匝数为N2 ,则有: n称为匝比 耦合电感元件的VAR为: ?互感电压有正有负,其正负取决于总磁链是增强还是消弱。 互感电压 互感电压的正负与线圈的绕向、电流的方向及两电感线圈的位置有关。 在实际当中我们根据耦合电感元件的同名端来判断互感电压的正负。 ?、正弦稳态分析时: 注意: ?、u1(u2)与i1(i2)为关联参考方向。 M ? ? + _ + _ 4、同名端 : (1)、互感元件符号: 标有“ ?”的两端为同名端,另外两端也为同名端。 3 4 N2 ? ? + - u2 + - 1 2 N1 同名端是客观存在的,耦合电感元件做好后,同名端就确定了,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B、电流 的参考方向对同名端一致。 结论: A、电流流入端的同名端为互感电压的高电位端。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