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跟规划.docVIP

吉林省汪清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跟规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清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规划 矿业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破坏种类主要有:一是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露天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二是采矿过程中废弃物(尾矿、煤矸石等)的排放,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三是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绥芬河流域、嘎呀河流域砂金矿开采过程中使河道原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四是因包括采矿在内形成的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现状 全县在矿业活动中,由于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 1、矿业废气 由于废气、煤尘及废渣的排放导致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煤炭最为严重,污染物多为烟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大气的污染随时间季节变化较大,采暖期要比非采暖期严重的多,而且大多集中在汪清县区及矿山周边,致使空气粉尘含量超标数十倍,并在雨季曾出现过酸雨现象。 2、矿业废水 矿业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其中煤矿和金属矿业的废水多以酸性为主。煤矿废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排出的废水入渗,也会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汪清县各矿山废水排放措施得当,其废水排放基本上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体污染。 3、矿山废渣 矿山废渣包括粉煤灰、煤矸石、废石、尾矿等。主要产于春阳南沟煤矿,庙岭水泥原料产地,闹枝、刺猬沟、九三沟、头道沟金矿及红太平多金属矿等。大部分固体废物堆存在贮存场里,无任何防范措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较大,成为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 4、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 矿业活动,破坏了植被和山坡土体,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极易促使矿山地区水土流失。如嘎呀河、绥芬河两岸的采场,砖厂及嘎呀河、绥芬河流域上下游的金铜矿区等。嘎呀河、绥芬河砂金矿,以汪清金仓金矿为例,其过采区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已遭严重破坏,现为一片荒沙滩,乱石堆,形成毛尖堆,地面满目疮痍,洪水期时极易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于水文、气候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已使区内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土地沙化,荒漠化的面积逐渐增长。 5、侵占土地 矿山开发占用并破坏了大量土地。如露天开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及其他地质灾害破坏的土地面积达数百公顷。 6、破坏水均衡系统,并引起水体污染 由于疏于排水及废水废渣的排放,使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渐枯竭,河水断流,地表水入渗地下,影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附近地表水体常作为废水、废渣的排放场所,使水体遭受污染。 7、泥石流、崩塌、滑坡、河岸侵蚀 据查,汪清县近期发现的地质灾害点为百余处,其中泥石流、滑坡、崩塌、斜坡危岩体(潜在崩塌)等。 泥石流为暴雨型泥石流。典型的泥石流如东光镇尖山子村东沟泥石流。境内多发育频繁性小型泥石流,如大兴沟镇河东公路南沟。为冲沟性质河谷,每年遇到强雨时,都会发生泥石流,淤埋大兴沟镇至鸡冠乡公路以及农田,经治理后才得以正常使用。 滑坡均为小型土层滑坡,区内共有3处。分别为大兴沟镇双桥村滑坡,汪清镇北砂金沟村滑坡,罗子沟镇西碱村滑坡。 崩塌灾害多为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导致斜坡过陡造成,典型的崩塌如鸡冠乡太安村崩塌。 河岸侵蚀以嘎呀河至天桥岭一带侧蚀严重,嘎呀河支流太平沟、前河、鸡冠河侵蚀也较为严重。 二、矿山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1、需要处理的“三废”数量趋于减少。 截止2007年底,仅矿山排放的废石累计破坏土地面积到2010年减少到数十公顷,到2015年应以35%速度减少。 2、需要防治的环境问题,难度趋于减缓。 随着金属矿山煤炭矿山的井下开采,地表变形面积逐年扩大,矿山地区的地下水环境亦将产生根本变化,导致水均衡破坏,水资源枯竭和地面塌陷。露天采矿山点多,面广,影响范围涉及城乡各地,如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破坏土地资源景观生态环境,污染水、土将是其突出的环境问题,从而影响城乡生态环境。 3、乡镇矿山环境的治理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乡镇矿山企业已在整个矿业中占据相当突出的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资源利用率低,乱挖滥采严重,选、冶工艺落后,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特别突出。 4、闭坑停采矿山的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任重道远。 全县现有闭坑矿山5家,停采(停建)矿山3家。这些矿山基本没有得到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延边金仓金矿过采区、红太平多金属矿区、九三沟金矿区等,恢复这些矿山环境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 三、矿山“三废”的防治与恢复治理 1、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监督、监测 建立矿山环境监测和相应的工作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