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喹噁啉及其衍生物金属超分子的组装【开题报告】.docVIP

磺胺喹噁啉及其衍生物金属超分子的组装【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5 开题报告 化学 磺胺喹噁啉及其衍生物金属超分子的组装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磺胺类药物又称磺胺,是化学合成的抗微生物药,应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抗菌素的不断发展,磺胺类药物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见图1。 磺胺类药物虽经久未衰,但由于此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却不能杀死细菌,而仍受到一定的限制。研究表明,磺胺类药物分子的药物活性通常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而加强,且其分子中的N原子具有强配位能力,容易与金属离子配位,且配位形式灵活。近年来,文献相继报道了许多磺胺类药物与金属的配合物,不仅大大丰富了磺胺类药物配位化学的发展,也为临床上寻找价廉高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研究的意义 磺胺喹噁啉是一种在国内需求量大的抗球虫病兽药,也称磺胺喹啉,具有良好抑制球虫生长繁殖功能,作用机理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叶酸合成,最终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实现抑制球虫的目的。 1959年,Bozhevol’nov等合成了8-(对甲苯磺酰氨基)喹啉,并研究其本身的荧光特性。随后又合成了8-(对甲苯磺酰氨基)喹啉用于Cd(Ⅱ)的荧光测定[2]。l962年,Bil1.man合成了一系列取代苯磺酰氨基喹啉衍生物;1976年,Virnig合成了另一些新的取代磺酰氨基喹啉衍生物[3]。 磺胺喹噁啉结构式 而目前关于磺胺喹啉的研究大部分在于医学临床应用方面[4,6],极少将磺胺喹啉同超分子共晶体系组装相联系起来。有关磺胺类药物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报道已有磺胺嘧啶与Ag(I)、Zn(II)[5]、Hg(II)[9]、Cu(II)[7]、Cd(II)、Co(II)[8]、Fe(II)配合物的报道,及磺胺甲嗯唑(Sulfamethoxazole,SMZ)与Co(II)、Fe(II)配合物的报道,但没有磺胺喹啉与金属配合物的报道。因此本课题研究磺胺喹啉与金属配合,是具有创新性与现实意义的。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实验主要以磺胺喹啉及衍生物[10]配体,系统的控制反应条件(阴离子、溶剂、反应物配比、溶液PH[11]、反应温度等),水热法或溶液法合成结构新颖的金属络合物,并对该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12]。 (1)研究的重点: 第一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与磺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配合物的合成; (2)研究的难点: 选择第一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并控制反应条件(阴离子、溶剂、反应物配比、溶液pH、反应温度、合成方法等),合成新型配合物,对该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文献分析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和整理,国内外有关研究状况为本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实验法 以磺胺喹啉及其衍生物为主配体,系统的控制反应条件(阴离子、溶剂、反应物配比、溶液PH、反应温度等),水热法或溶液法合成结构新颖的金属络合物。对该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 五、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收集并整理资料,确定选题 2010年9月—11月:通过协商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并初步确定论文选题 1. 收集相关文献。 2. 按照文献想出一些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做实验,同时完成开题报告 1. 2010 年 12 月01日开始做实验。 2. 写开题报告12月20号之前完成开题报告资料。 3. 2010 年12 月24日进行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写论文 1 .2011年 3月 15 日- 3 月 21 日 向指导教师递交初稿。 2. 2011年 4月 15 日- 4 月 21日 完成并递交毕业论文第二稿 3. 2011年 5 月 15日- 5 月 21日 毕业论文定稿,完成填写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并上交 4. 2011年5月: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尹爱萍,侯雪峰,刘成琪,磺胺类药物Co(II)、Fe(II)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山西大学学报32(1):87~90,2009; 赵建为,周康,王英,赵德平,磺胺喹啉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云南冶金:第32卷增刊,2003; 赵建为,赵德平,赵华,磺胺喹啉偶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化学试剂19(5):257~260,1997; 屈艳南,侯玉泽,磺胺喹噁啉的危害及残留检测,上海畜牧兽医通讯:第4期,2009; 宋词,沃艳,磺胺嘧啶锌配合物的合成研究,佳木斯医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1994; 王庆琨,普绍平,奈达铂的新合成方法、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无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