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23《专制皇权的强化》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格式--可编辑-- --WORD格式--可编辑-- 七上第23课《专制皇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徐圆圆 【内容主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不断发展,至明清到达顶峰。废丞相,设内阁,建厂卫,设军机处是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统治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两朝建立和更替的概况;知道明清统治者强化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 2.能对相关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客观地分析内阁、厂卫和军机处的职能,理解它们的设立与强化专制皇权的关系;通过前后联系、比较分析,理解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通过对强化专制皇权影响的分析,掌握辩证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思维方式。 3.认识专制皇权的强化是明清两朝的政治特征,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极端的专制制度、保守落后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 难点:理解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专制皇权强化的关系。 【教学设计】 导 入:呈现朱元璋画像,通过朱元璋画像之谜,引出新课内容。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环 节 1:朱元璋简介,提炼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明确朱元璋“由贱而贵”的人生经历及他对皇权问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以点带面,感受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中蕴含的时代特征。 环 节 2:以胡惟庸案为切入点,引入史料,概述明初废丞相的史实;以图表展示内阁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数据、图表等,加深学生对废丞相设内阁措施的感性认识。 环 节 3:小组活动一:从职权、地位以及对皇权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比丞相制与内阁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帮助学生理解内阁制的确立与专制皇权强化的关系。 环 节 4:介绍明朝统治者建厂卫的史实,出示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根据史料概括提炼厂卫的特点,分析朱元璋画像之谜。 设计意图:以史料的解读为切口,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初步感受辨析历史遗迷的一般方法。 环 节 5:简述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影响,引出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设计意图:辩证分析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影响,为环节9做铺垫。 环 节 6:分析清朝不同时期中央主要权力机构的权力对比;根据图文史料进一步了解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职能、特点。 设计意图:以饼状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清朝比较复杂的中央权力机构演变;以史料的解读为切口,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 环 节 7:小组活动二:对比军机处与丞相制、内阁制。 设计意图:在环节3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到达顶峰。 环 节 8:拓展练习,梳理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最高权力机构设置的相关内容,明确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减弱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以漫画为切入点,通过知识链接,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点,凸显主旨。 环 节 9:小组活动三:对明清文明“拓展”与“停滞”两大特征的理解。 设计意图: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就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拓展思考,为单元其它内容的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意识和全面观念,辨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板书设计】 【资料附录】 1. “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 2. “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卷一九六 3.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4.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十五 5.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忠贤,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迄,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6.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决,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时。” ——(明)王圻《稗史汇编》 7.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