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VIP

杂多酸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多酸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PAGE 16 本科毕业论文系列 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 杂多酸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危及人类生存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大气、土壤和水域,特别是工业染料废水的大量增加使水体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些有毒有机污染物,由于它们的浓度低、结构稳定、并且难生物降解,用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很难除去。光催化降解法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废水处理新方法,具有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在光催化方面,多金属氧酸盐(POMs)具有可以同传统的光催化剂TiO2相媲美的优秀特性,并且此类催化剂还具有确定的组成和结构、其氧化还原性以及溶解性可在原子水平上进行调节、以及环境友好和选择性好的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 HYPERLINK /search.do?method=searchArticle4Actionword=%D3%A1%C8%BE%BC%D3%B9%A4 \t _blank 印染加工技术的进步,大量新型印染助剂、染料、PVA浆料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印染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致使印染废水中染料的稳定性得到强化,有机物成分越来越复杂多变,BOD5/CODcr比值下降,可生化性降低。如何消除印染废水中高色度和高COD值,已成为长期困扰印染废水治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杂多酸催化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 固载型杂多酸处理印染废水具有降解完全、无二次污染、能耗和原材料消耗低的优点。目前杂多酸多用于催化有机合成,而在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鲜有研究,本文运用杂多酸来催化氧化印染废水,研究催化的性能、机理及效果,对水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活性炭、TiO2 和A12O3等为载体,制备固载型杂多酸,研究其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探讨固载型杂多酸的用量,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杂多酸的流失及失活时间等。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针对有关固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发现相关问题。 2.实验测定:制备以活性炭、TiO2 和A12O3为载体的杂多酸处理印染废水,统计实验数据,进行类比分析。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1月26日――2010年12月15日,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开题; 2010年12月16日――2011年5月6日,实验设备的设计和加工,实验的开展,数据的处理以及论文的撰写; 2011年5月7日――2011年5月12日,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定稿,准备答辩; 2011年5月13日,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恩波,胡长文,许林,等.多酸化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吴越,杨向光.从分子水平理解和研究催化[J].化学通报,2001,64:1—10. [3]张荣,陈建,朱林香.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应用研究[J].化工时刊,2004,18(2):11-13,21. [4]Chen Dianyu,Xue Zhigang,Su Zhixing.A new catalyst for cationic polymefiz~ion of styrene:synthesis and mechanism study[J].J Mol Catal A:Chem,2003,203(1_2):307-312. [5]朱洪法.催化剂载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6]Lovez—Salinas E,Hemandez.Cortez J G,Cortzes-Jaeome Ma A.Skeletal isomerization of 1.butene on 12.tung—stoporic acid supported on zirconia[J].Appl Catal,1998,175:43.53. [7] 吴越,叶兴凯,杨向光,等.杂多酸的固载化——关于制备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一般原理[J].分子催化,1996,10(4):299—319. [8] 楚文玲,叶兴凯,吴越.杂多酸在活性炭上的固载化Ⅱ:几种国产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对杂多酸吸附作用的影响[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5,11(3):193.199. [9]Lzumi Y,Urabe K.Synthesis of optically pure compounds by enantiotopieally differentiating monoaeetalization of prochiral diketones[J].Chem tt,1981,(5):663-666. [10]王新平,叶兴凯,吴越.杂多酸的固载化研究(Ⅱ)[J].物理化学学报,199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