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和实施.docVIP

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和实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与实施 作者:夏一雷 工作单位:江阴市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初级中学 通讯地址:江阴市澄江西路248号 联系电话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但成效如何,具体在教学中各科教师又是如何贯穿执行,我通过一些观察,就音乐课上作一些尝试。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激昂、音乐、民族。 一、现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前进!前进!前进进!”这雄壮激昂的歌声在国家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它沸腾了四万万同胞的一腔热血,前赴后继,为了祖国浴血奋战! 这雄壮激越的歌声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的建设中激励着13亿中国人为这目标流血流汗努力奋斗! 这雄壮激昂的歌声,似冲锋的号角把一个落后贫穷的中国走至今日让世界也刮目相看的现代化中国。看!神舟七、 八、九号的成功发射;蛟龙号深潜7000米海底,世界第一!可谓“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自豪感洋溢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例一:笔者一直从事着基层中学的音乐教育,让我永远难忘的一件事,是在90代末。一次期末音乐考试,有道连线题把对应的歌曲和音乐家、国籍连起来,有位女同学的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者:莫扎特。国籍:德国(该同学智力正常,语数外成绩优良)人们也许把这当做一个笑话,但这笑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例二:每星期一,中小学都例行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激越的国歌冉冉升起时,我们会感到自豪。尊严和责任油然在心中激荡,每一次都是心灵的洗礼。我发现这一现象:在升旗仪式上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最为认真。此时,严肃、庄严刻在他们还稚嫩的脸上,不遗余力地大声地唱着国歌。从那不成熟的声音里和清澈的眼神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爱。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当国歌响起时,一部分同学还在那讲话、嬉笑,站姿懒散松垮,眼神茫然,似乎在梦游中。一些学生的情绪和升旗仪式极不吻合,如果没有扩音喇叭里的原声歌唱,几百人或上千人学生的歌声几乎微乎其微。庄严、自豪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没有丝毫的体现!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以崇尚个性自由闻名于世的移民国家美国。当国歌响起时,每个人会自觉情不自禁地肃立,右手放在左胸,唱着星条旗永不落,注视着国旗的冉冉升起,直到结束礼毕。 例三: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十六民族犹如五十六朵奇异绽放的花,音乐尤其如此,许多著名的经典乐曲、民歌的经过人们口碑相传,流传至今。歌唱着对幸福的向往,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揭示着对黑暗统治的反抗等,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良宵》;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丰收锣鼓》《北京喜讯道到边寨》;民歌《嘎达梅林》《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等。国外的古典音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通过对初高中学生的多年教学感到老师们普遍认为感人、可听、可唱性作品,学生们反响平平,只有少数学生有兴趣,问及学生们普遍回答:不喜欢、幼稚。而当音乐考试规定可以自由选择歌、乐曲时,全体同学无一例外,都选择了课本以外的歌曲或乐曲,而首选是日本、韩国影视歌曲及当前的流行歌曲,内容大都是无病呻吟、情爱之类的,和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符。我想,这也是我们资深的编委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吧。 我2003年曾到韩国参加首届世界奥林匹克合唱节,在那里我有幸见识到了韩国中小学生的民族情结。在韩国民俗馆中,只见一些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他们瞪着求知的双眼,饶有兴趣的问这问那,看到古老的纺车,还去摇一下,观看者先辈们历史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思索。其实,通过参观,民俗发展史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不是星期六)。 在合唱节的分会场,演出团体是韩国合唱团,当演出还有十五分钟时只见穿着学生装的学生有序的坐到1、2、3排的座位上。当演出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自觉地不再讲话。当音乐响起,身穿鲜艳的朝鲜长裙挎着长鼓的演员出场时,大家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观察了一下,在这些同学的眼中,都涌现出民族自豪感的光芒。一曲载歌载舞的《桔梗谣》把我们带到了异国他乡,中场休息,通过简单英语加手势加中文,才知道这些学生是附近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同样很紧张,但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让他们观看音乐会,歌剧芭蕾舞等,这让我们多少有些羡慕这些韩国的学生。 纵观新中国每个时期都有它的主旋律,就拿歌曲来说,五十至六十年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们工人有力量》及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小路》《卡秋莎》;六六年至七六年语录歌及八个样板戏;七六年至八六年《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八六年至九六年《再见吧,妈妈》《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望星空》等,这些都起到了一定的舆论导向和激进的作用,它的声音波及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八十年代初,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