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0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主讲人:李东亮 Outline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分类 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直径 与内阻有关 髓鞘 跳跃式传导 温度 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完整性 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如切断或应用麻醉药,兴奋传导障碍。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顺向轴浆运输 快速轴浆运输 - 有膜的细胞器,410mm/d。 慢速轴浆运输 - 微管和微丝, 1-12mm/d。 逆向轴浆运输 通过入胞作用被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病毒和毒素等, 205mm/d。 神经的营养作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 使所支配的组织功能上发生变化,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 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因子,持续地调整收支配组织内在的代谢活动,从而持久影响该组织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变化----称为神经的营养作用。 突触传递 突触(synapse)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和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和区域。 定向突触传递 突触的微细结构 ①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按接触的部位突触可分为 轴-树突触 轴-体突触 轴-轴突触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局部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超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兴奋在化学性突触的传递 突触前AP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 突触后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 轴突始段产生AP。 电突触的传递 电传递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特点: 两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仅为2~3nm; 水相通道,离子通过; 传递为双向性; 电阻低,传递速度快,无潜伏期; 意义: 多个神经元同步性放电。 三、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外周神经递质 乙酰胆硷 末梢释放Ach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 末梢释放NE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中枢神经递质 递质的代谢 递质的合成各不相同; 囊泡储存; Ca2+内流释放; 递质的的消除: 酶降解(Ach-E,MAO) 重摄取(主要为单胺类) 4.受体的调节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2、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 (1)主要存在于中枢: 黑质-纹状体 躯体运动、行为觉醒 中脑边缘系统 情绪 结节-漏斗部 调节内分泌 (2)五种多巴胺受体: D1 D2 D3 D4 D5 (3)激活机制: cAMP (1)存在于中枢 胞体---脑干中线区中缝核群 (2)受体多而复杂(7种受体) (3)作用机制 5-HT3为离子通道,其余为G-蛋白耦联。 (4)主要功能 与痛觉、睡眠、情绪精神活动、体温、性行为、垂体内分泌活动有关。 主要分布:中枢神经元 (1)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门冬氨酸 促代谢型受体: cAMP降低,或IP3和DG升高 促离子型受体: NMDA :Ca2+ 内流 KA;AMPA:Na+内流、K+外流 (2)抑制性氨基酸 甘氨酸;γ-氨基丁酸GABA γ-氨基丁酸(GABA) ① 大脑皮层的浅层和小脑皮层的浦肯野细胞层 含量高; ② GABA-R分类(与谷氨酸一样) 促代谢型受体:升高IP3和DG (GABAB-R) 促离子型受体: Cl-通道 (GABAA-R) ③ GABA可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中枢抑制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式 扩散效应,感觉通路多见。 2.聚合式 整合效应,传出通路多见。 3.连锁式 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范围。 4.环路式 可引起正反馈(在时间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或负反馈(使活动及时终止)。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单向传递 中枢延搁 0.3~0.5ms 总和 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突触前N元与突触后N元上记录的放电频率不同。 后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