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构主义观下诗歌翻译探究
【摘要】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纯粹是一种文字 上的转化,是把一种语言对等地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解构 主义颠覆了这种文本中心论的观点,否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和 逻各斯中心主义,从语言和意义本质出发,主张文本意义的 不确定性和文本的开放性以及译文是原文的来世。解构主义 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译学等领域,对于文本的解读离 不开解构主义。诗歌也不例外,在解构主义理论看来,译者 如果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可以译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解构主义;延异;诗歌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三部 著作《言语与现象》、《论文字学》、《书写与差异》确立了解 构主义的地位,德里达也因此被誉为‘解构主义之父”。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也叫“后结构主义 (post-structuralism),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法国兴 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 思潮在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对传统的文学理 论产生巨大挑战。解构主义是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 的反叛,因其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的概 念,而被称做“解构主义”。其代表人物首推德里达,此外 还有德曼、本雅明、韦努蒂、福柯等人。解构主义是在对结
构主义的内核 “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在语言表达之前先有明确 的内在意义,语言文字只是其外在形式:意义好像灵魂,语 言像粗俗的肉体。结构主义设想有一个超然解构决定符号意 义,成为意义的根据或者中心。解构主义却否认任何超然解 构或内在中心,认为文本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没有终极意 义,认为意义存在着空白,符号的意义在根本上是多意的和 不确定的。
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
解构主义翻译认为,原文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译文。 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生存。翻译不是文本的附庸,而是文 本的来世。法国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朗?巴特曾宣称 “作者死了”,他认为,文本一旦完成,语言符号就开始起 作用。读者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读,解释文本的意义。文本 既无中心体统,也无终极意义。德里达为了把解构主义引入 到翻译研究提出了 “延异”这一概念,用来表明语言学与翻 译学中所指与能指、言语与语言的不确定性关系。这样本 身就是对解构主义语言学以语言为中心的语言理论的嘲 讽。”“延异”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区别、区分、差异, 即to differ;二是指拖延、推迟、延宕,即to delay, 前者指空间上的不同,而后者则指时间上的差异。
翻译在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文化语境下呈现了新的文本 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原作生命延续的译作,面 对新的读者群,开始了新的阅读和检验的历史。原作既不属 于某个作家,也不属于某个时代。原作的生命得以在空间和 时间上的意义上进行拓展与延续。对每一部作品来说,被翻 译的机会越多,其生命力就越强大。从这一方面来说,解构 主义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的地位。这虽然是一种反逻各斯、 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但与此同时,它为翻译提供了新 的思路。笔者基于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分析认为,尽管解 构主义理论对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注入了新活力,但我们不 能全盘接受。面对不同的汉语文本文体,我们应该侧重不同 的翻译标准,从而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三、解构与诗歌翻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的美学意象有其特定的美学意 蕴,译者重构译本时必须考虑到原文本的语言文化特征、创 作环境和作者的审美取向等因素。但原文的美学意象和译文 中的美学意象存在着延宕和差异,译者为了凸现译文中的美 学意象,往往要曲解、甚至牺牲原文的美学意象,在译文本 中“撒播”全新的美学意象,结果往往造成译本中误读和误 译的滥觞。
庞德对于中国诗歌的翻译,就很好地体现了解构主义思 想,他完全背离当时诗歌翻译的流行句式、诗体和语言规范,
在译诗中时常留有自己的诗学观的“踪迹” o他希望借助翻
译来丰富和创新美国诗歌,他将翻译与自身的文学使命结合
起来,超越着主流的诗学观和传统的忠实观。以刘彻的《落
叶哀蝉曲》为例,原诗为:
叶哀蝉曲》为例,原诗为:
“罗袂兮无声,玉屏兮尘生。虚
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扁。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 未宁! ”庞德译为:“The rusu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s, 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y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in (leave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