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形高医护理部xms.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海岸地形 自然地理簡報 海蝕地形 (1)海蝕崖(海崖) ?(2)海蝕凹壁 ?(3)海蝕洞 ?(4)海蝕門 ?(5)海蝕柱 ?(6)海蝕平台 ???? (波蝕棚) ???? (海蝕台) 海蝕洞 當破壞性的海浪不斷沖擊海岸,而岩石本身又有不少弱線時,各種侵蝕作用,如水力作用和磨蝕作用,便會集中於弱線上,弱線因而被開闊、擴大。長期的侵蝕,使弱線發展為凹入陸地的洞穴,稱為海蝕洞。 海蝕隙 ? 當海蝕洞繼續被海浪侵蝕,逐漸加深、擴闊,其上部岩體,終會因失去所需的支撐而崩塌落下,使岩洞露天,底部形成一道狹長的小灣(inlet),稱為海蝕隙。 海蝕崖 此處的岩層,下方為砂頁岩互層,上方為厚層砂岩,因砂頁岩層耐侵蝕能力較差,下方的岩層被侵蝕滔空後,上方的岩層因無支撐力,便會以層理和解理方式崩解,而形成峭壁直立的海蝕崖。 海蝕平台。 海蝕平台 海浪不停地掏刷海崖,久而久之,海崖逐漸崩退,形成與海平面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台,這種地形就稱為海蝕平台。野柳的重要部份——擎柱石集中的平坦地就是隆起的海蝕平台。 海蝕柱 海蝕岩柱(顯礁) 海岬通常是波浪攻擊的焦點。因為常受到激烈的侵蝕作用,外側的一部分岩體可能被切斷,而脫出陸地成為海中石柱,稱之為海蝕岩柱或顯礁。 海積地形 由波浪侵蝕下來的泥沙與岩屑,再經波浪、潮汐的搬運作用,在沿海適當地帶產生堆積,形成海積地形。 海積地形 海浪除了對海岸進行侵蝕外,還同時把侵蝕來的岩屑帶走,到適當的地方堆積下來,形成海積地形。沿岸流是最有效的沿岸搬運者,把泥沙帶到安靜的海灣或被浪的地方沈積,可造成沙灘﹑沙洲 等地形。 野柳風景特定區範圍內可見的海積地形包括海灣及海灘。 濱外沙洲 潟湖 河流從上遊帶著泥沙流向海洋,到了河口,地勢變得平緩,泥沙開始淤積。泥沙受到沿岸海流的影響,順著海岸開始堆積,形成的站片沙地稱為「濱外沙洲」,濱外沙洲與陸地之間為城的海域就叫做「潟湖」。 圖片請參考.tw/sclin/ljm4-2.htm 連島沙洲 連島沙洲(tombolo)的外形與沙咀及沙洲相似,但它的形態,卻是連接兩處陸地的沉積地形,其中一端原是一個島嶼,或者兩面都是島嶼。 珊瑚礁地形 珊瑚礁可分為緣礁、堡礁和環礁等三大類。緣礁是指分布在陸地邊緣的珊瑚礁;堡礁指分布在陸地的外緣,和陸地之間有水域(潟湖)分隔的珊瑚礁,由於珊瑚礁像堡壘一樣,拱衛著陸地,因此稱為堡礁。環礁則是指分布呈環狀的珊瑚礁,中央部份的水域也稱為潟湖,它們大多數分布在遠離陸地的大洋中。 珊瑚礁類型 形態: ? (1)裙礁::珊瑚礁在海岸底岩生長。 ? (2)堡礁:珊瑚礁位於海岸外,中隔礁湖者。 ? (3)環礁:珊瑚礁包圍海水形成礁湖,中無島嶼者。 裙礁 緣礁(或稱裙礁)(fringing reef):堆積於陸地邊緣,如墾丁海岸、蘭嶼之海岸;而屏東東港外海的小琉球嶼則全島為一塊隆起的珊瑚礁,海岸邊則為現生的的緣礁。 堡礁 堡礁 (Barrier reef):指分布在陸地外圍,和陸地間有水域(潟湖)分隔的珊瑚礁,由於珊瑚礁像堡壘拱衛著陸地,故稱堡礁;例如澳洲的大堡礁,綿延二千多公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堡礁 環礁 當海水面持續上升、地殼漸漸下降,最後整個島嶼都沒入海水中時,原本的陸地(島嶼)消失,只剩下周圍環形的珊瑚礁與中間的潟湖,這就是所謂的「環礁」。 海岸地形 海水與陸地相接觸的地方是呈一條線形,一般稱之為海濱線(shoreline),海濱線會隨著波浪的進退以及潮汐的漲落,而會不斷的上下改變其位置。而所謂的海岸帶(coastal zone),則是指從海濱線向兩側(陸側和海側)延伸,一直到有明顯地形或地物變化之處為止,同時包含海域和陸域的帶狀區域。 海岸的分類 本文僅介紹最基本最實用的分類法,也就是純粹是依照組成來分類。就整個台灣的海岸,一共可區分出岩岸、沙岸和生物礁岸等三大類。 海岸類型 : 海岸類型依海岸的構成物質可分為岩岸與沙岸 ; 又可依海水及 陸地的升降劃分為沈水與離水海岸。 沙岸 沙岸大都出現在沖積平原的海岸帶,河川會將大量的沉積物沖刷入海,使得海岸帶往海側延展,同時在陸側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像台灣東北邊的蘭陽平原,和西南部的嘉南大平原等海岸的部份即屬於沙岸(照片1-11)。最常見到的沙岸地形,則包括了海灘(beach),河口,沙嘴(spit),障島沙洲(barrier island),潟湖(lagoon)以及海岸沙丘(coastal dune)等地形區。 岩岸   堅硬的岩層出露在海岸帶即屬於岩岸。岩岸地區由於沒有河川的注入,因此無法形成大範圍的沙岸。而台灣的岩岸大都分佈在北部和東部,最常見到的岩岸地形是海崖(和海蝕平台) 生物礁岸 海岸邊若是發育有生物礁便是屬於生物礁岸(照片1-12),如台灣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