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前复习中需注意的三点问题 1、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2、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 3、分析丢分的原因 二、具体复习建议 1、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必须避免“审题不细,粗心大意”与“不会审题”而导致的丢分 审题的要点可归结为三句话: 关键词语的理解 隐含条件的挖掘 干扰因素的排除 审题的一般过程: 第一遍读题(通读),显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过程模型。 第二遍读题(细读),显现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隐含条件和干扰因素的排除,最终确认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例(99年上海)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速度ν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ν=Hr,式中H为一常数,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T=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 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年龄约为 第一遍(通读):爆炸后碎片(星体)向远方运动的图景,对应的物理模型——星体的直线运动。 第二遍(细读):以爆炸为宇宙计时起点,星体直线运动到现在的时间为宇宙的年龄。由于星体以ν =Hr运动,ν与r成正比,初步判断其运动模型——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遍(选读):核心条件(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速度向外匀速运动)。所以ν =Hr可理解为,离我们越远的星体其“匀速”运动的速度越大。即: r=νt=Hrt 二、具体复习建议 2、注意解题规范的训练 高考中简单的运算错误很多,主要原因是解题操作不规范 (1)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操作规范 即: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2)解答物理习题的书写操作规范 分3小点说明 (a)物理题解表述的总原则 (b)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 (c)对于题解中的方程的书写要规范 (a)物理题解表述的总原则 ①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 ②物理考卷表述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 ③题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式子.书写方面,字要写清楚. ④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 行.题解最忌像“散文”一样连着写下来,把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b)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 ① 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② 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③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 “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 ④ 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⑤对原因、结果的补充说明。 ⑥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二、具体复习建议 (c)对于题解中的方程的书写要规范 例题 如图8所示,物体质量m=2.0kg,置于水平地面上,在F=6.0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t=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求t=5.0s时的速度和它离出发点的距离。 ①要列方程,不能写公式 F=ma这是公式,要写成F-f=ma ②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不要写成“6.0一f=2.0a ③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④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式子 例如,要写“F一f=ma”“f=umg”“v2=2as” 不要写成“v2 =2(F- umg)s/m ” 3、高考中丢分原因分析 (a)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到位 (b)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不规范 (c)对典型物理过程模型落实不到位 (d)对物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细致审题便放弃 (a)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到位 当年考生得分率19% 错选A42% 错选C28% 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对轻核聚变中重质量亏损理解不到位。 统计显示当年考生: 12.8%选A; 31.7%B选;32.7%选C; 22.6%选D。 本题得分率仅为22。6%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对轻质弹簧无论出于何种情况(本题中),弹簧两端所受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