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要件分析
申学进(武隆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摘要】职务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后所增加的新罪名,由于法条的表述过于模糊,在目前的司法适用中出现了一些疑难问题。因此,本文就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一些争议问题,例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等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职务侵占罪的概念及与其他相关罪名如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区别。
【关键词】职务侵占罪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本单位财物 非法占为己有
我国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一、对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区分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关键问题。然而由于司法机关对此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导致学者们对此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职权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即经手、管理财务的便利条件。???
???陈兴良.刑法疏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444.
第二种观点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管理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领导、指挥、监督的职权所形成的便利条件。???
???张祥飞.论职务侵占罪的几个问题[J].现代法学,1997(4).
第三种观点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工作上拥有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本单位财务的便利条件。???
???张明楷.刑法学·下[M].法律出版社,1997:785.
第四种观点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在业务活动中或工作中所拥有的对公司决策、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或者其他单位中主管、经手财务和其他事务的便利条件。???
???邓又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与司法适用[M].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通过对比以上四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中的“职务”一词如何界定是正确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先决条件。
根据辞典的解释,“职务”指的是“职位规定应当担任的工作”,“工作”则是指“从事体力或者脑力的劳动”, “职位”则是指“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因此,可以看出,职务就是工作,但是这里的工作又是特定单位中的工作,与有关单位的业务、职能及内部管理相关。因此,在第二种观点中,将职务完全等同于职权的说法,缩小了职务侵占罪的适用范围,笔者是不赞成的。笔者认为,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不仅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从事公务的行为,也应当包括其从事相关劳务活动的行为。这里的“职务”是因从事一定的业务而形成的身份,而不是因为有了一定的身份而附带形成的业务。判断一个人在单位中的职务如何,不是由他的身份来决定的,关键在于其承担的业务活动和单位职责。
有学者指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有几个特点,即单位性、范围的包容性及相对稳定性。???冯江菊.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冯江菊.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界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2).
综上,笔者认为,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工作上拥有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所谓“主管”指的是对单位财物有调拨、安排、使用、决定的权力,但实际工作中并不经手、管理本单位的财物。行为人往往是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如董事。“管理”是指行为人对本单位财物负责保管、使用、处理、看守,如仓库管理员。“经营”是指行为人对单位财物具体运用来增值的生产、销售等和管理活动,如经理。“经手”是指因工作需要,行为人手里把持、掌管、实际控制单位财物,行为人在一定时间内,临时性的对本单位财物具有控制权,对本单位财务有领取、使用等的职权,如单位采购员。
二、“本单位财物”的含义
根据刑法第271条第1款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财物,即行为人主管、管理、经营、经手的本单位财物。然而,关于“本单位财物”的具体范围,至今仍然没有权威的司法解释出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本单位财物不仅包括在本单位占有、管理之下并为本单位所有的财物,也包括尚未占有、支配但属于本单位所有的财产,如单位的债权。有争议的是,由行为人所在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临时管理、使用的他人财物,是否属于本单位财物的范围?
有学者认为,本单位占有、使用但没有所有权的财物不属于本单位财物的范围,因为按照文义解释方法对刑法条文进行严格的解释,“本单位财物”即指本单位所有的财物,不包括本单位“持有”的财物。另一方面,有学者指出,“本单位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