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都开封北方水城地脉的变迁与维护
李亚卿
(常州工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2)
内容提要:
七朝古都的开封,在北宋年间曾经是世界都会,在元明清之际是中原首府,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是河南省会。开封只所以会成为七朝古都得益于其河湖相连的水运条件。北宋之后的金元时期黄河700年侵淮,造成开封周边河道淤塞,开封城外比城内高出1-3米。随着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转移,国都北京与国家粮仓江浙、两湖间的运河线路不再经由开封,再加上气候逐年干旱水量不济;于是,开封周边的河道渐次停航。开封今天旧城内河湖相连的水城体系只是市区的一个排涝系统;且每遇夏季洪水市政部门还要通过泵站把市内积水提出到城外河。本文通过对开封河湖地脉历史变迁的评介,解析开封作为七朝古都的水运基础,以及治理河湖,涵养水源对一个城市生存的重要性。
关键词:河渠   地脉     开封
张择端的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宋都开封河湖相连、桥回路转的景象,是宋都市井的真实写照。当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感叹北宋都城的梦华和世界帝都的繁荣时,我们却很少质疑开封作为一个中原城市怎么会有江南城市的风貌?开封盛极一时的水运网哪里去了?开封作为全国优秀文化旅游城市,也一直把北方水城作为城市名片,但如何维系这个城市地脉学界与政府决策部分也都在不断思考中。本文从回顾唐宋以前开封地理河渠格局的形成入手,在分析金元以后的开封河渠变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天开封维持北方水城地脉的对策。
一、唐宋时期开封水城地脉的历史回顾
(一)鸿沟与大梁城 
开封的水系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鸿沟。战国时期地处齐、楚、燕、赵、韩、秦中间部位的七雄之一的魏国,因交战中败于秦国,被秦国占去了河东之地(当时的秦国在陕西,魏国在山西,两国以黄河为界),危机到了魏国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惠王6年(公元前364年),为了避免西面秦国的侵扰,同时图谋向中原发展,魏国将都城由安邑迁都仪邑(今河南开封市),仪邑原是卫国防御郑国的边城,现在为魏国所得,经整修扩建后的仪邑成为魏国的新都,魏人称
——————————————
李亚卿(1964-  ),男,河南开封人,教授,研究方向:交通经济学
其为大梁城。魏迁都大梁不久,就利用中原地区淮河的由西北向东南的众多支流,较大的如涡、颍、沙水,距离济水、黄河较近的有利条件,于魏惠王十年(公元前 361年),从今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宋金以前的黄河在郑州西的荥阳北去新乡、安阳,并不经过开封),横过济水(济水的源头是荥泽),注入今中牟与郑州间的圃田泽(今郑州市的圃田镇),称为大沟。20年后,梁惠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40年)又引圃田泽水东流,把大沟运河引向大梁城北,然后绕过大梁城东,向南经杞县、太康注入沙水至陈(今淮阳县),再向南入颍水,这就是后人所称的鸿沟。鸿沟的水源来自黄河,又有圃田泽进行调剂,水量充沛,所以在鸿沟南流的过程中曾有几次大的分水:在开封北的汴水(由开封向东北,经兰考、江苏的丰县,在徐州入泗水,由泗水入淮)、开封向南有濉水、涣水(相当于今天的浍河)、涡水,因“汴”、“濉”、“涣”、“涡”四水皆通淮河,因而形成淮北大平原以鸿沟为基干,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完整的河运网。[1]
(二)汴河与浚仪县
秦国在开封设县,称浚仪县,取疏浚和仪邑(开封战国时期称仪邑)两层意思。东汉时期疏浚汴河,让汴河成为超越鸿沟的排泄通道,并称汴河为汴渠;但实际上东汉时期的汴渠仍然是战国时期汴河的河道走向:即由开封向东北,经兰考、江苏的丰县,在徐州入泗水,由泗水入淮,并有裁弯取直的工程。前边我们已经说过在战国时期的开封是一个水乡泽国:西面有圃田泽,南面有蓬泽,而蓬泽是战国时期卫国与郑国间的分界线。郑国在蓬泽以南,卫国在蓬泽以北。今天开封南25公里处的朱仙镇有一座古城称为启封城,就是郑国的北部边境城邑。公元前225年, HYPERLINK https:\\\\\\s?wd=GG?I?tn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4mHIbPywbn161njf3uADk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fYPWcvPH61 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公元712年,启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
(三)通济河与汴州
公元605年,隋炀帝仅用100多天时间就开成通济渠。从荥阳东北的黄河南岸一个叫“板渚”的地方引黄河水入汴,至开封东郊与汴河分流,经今杞县、濉县、商丘、永城、宿州、灵璧、泗县,至盱眙北入淮。这条斜贯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