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
PAGE
PAGE 28
20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教学案,教师版)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熟练使用化学基本用语。
【重点知识整合】
一、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间的关系
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项目
混合物
纯净物
区别
①多种物质组成
②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和性质
①一种物质组成
②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有固定的化学式和性质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实例
漂白粉、合金、高分子化合物
CuSO4·5H2O、冰水混合物
2.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使用
(1)最简式——即实验式,只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1.原子、分子、离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2.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特别提醒】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例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B.化合物:CaCl2、NaOH、HCl、HD
C.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D.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
归纳总结: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直接化合,例如Fe2O3、CuO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H2SiO3。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eq \o\al(+,4);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eq \o\al(-,2)、MnOeq \o\al(-,4)等。
8.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所指的一定是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则不属于研究的范围。如盐酸、醋酸,虽然它们能导电,因它们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虽能导电,但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变式训练
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H2SO4、NaOH——腐蚀品
B.CH4、C2H4——易燃液体
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
2.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考点 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微观
无新分子生成、无化学键变化
有新分子生成、有化学键变化
宏观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特征
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变化
范围
汽化、液化、凝固、蒸发、升华及体积、形状等变化
分解、化合等基本反应,有机反应
联系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与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
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组成、结构;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00MW机组给水泵组油系统进水问题.DOC
- 1000MW级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压力脉动-江苏大学.PDF
- 1000吨网架杆件项目-济宁高新区.DOC
- 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饱和电抗器样机的失效模式与-国家电网.PDF
- 1000kV支柱瓷绝缘子自然积污规律试验研究-国家电网.PDF
- 1000kV苏通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的风洞-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DF
- 1000MPa级Nb-Ti微合金化超高强度钢加热制度研究-金属学报.PDF
- 1953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投工的变迁过程和未来变化-中国农村经济.PDF
- 1865年法提索特春画家擅长描绘英国上流社会.PPT
- 1928至1929年的反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