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2014年修订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
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二)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固定
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
2.“8”
固定用布绷带做“8’’
3.亦可采用多功能肩锁固定带固定。
4.外敷药治疗:适用于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患者,患处肿胀疼痛,常用方药:马钱子、雪上一支蒿、羌活、防风、秦艽、透骨草、伸筋草、桑枝、黄柏、黄芪、薏苡仁、忍冬藤、栀子、苍术、虎杖、威灵仙、当归、赤芍、乳香、粉葛、防己、泽泻、山海棠、冰片。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2.瘀血凝滞证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推荐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枳壳、川断、牛膝。
中成药:接骨七厘片
3.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
推荐方药: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四). 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1)锁骨外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
(2)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
(3)锁骨开放性骨折。
(4)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
(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求手术者。
(6)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
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
3.术后按骨折分型中药辨证施治。
4.护理调摄
1.病人固定期间,站立行走时要求病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这样骨折断端在外固定及病人的配合下,才能稳定。
2.睡觉时头部不能垫枕,要把枕头垫在背上,不能患侧卧位。
3.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上肢血运情况,防止神经及血管的压伤。
三.术后功能锻炼:
(1)第1周 做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所有轴位上的运动,如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前、旋后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大力度。
(2)第2周 增加肌肉的收缩练习,如捏小秋、抗阻腕屈伸运动等。
(3)第3周 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4)第4周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胸前站立位,身体向患侧侧屈,做肩前后摆动,身体向患侧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