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cienc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传统文化的珍品
——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
2
01
中医学的分科和理论及药物学的发展
Theory and Classific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3
我国从周代起,医学已经分成营养科(食医)、内科(疾医)、外伤科(疡医)和兽医四科。唐代医学分科更加细密,有内科(体疗)、儿科(少小)、五官科(耳目口齿)、外治法(角法)、针灸科(针科)、推拿科(按摩科)、咒禁科。宋代医生更加专科化,在唐代分科的基础上,又添加风科、眼科、产科等。元明清时期基本上保持这些分科。
中医学的分科
4
This simpl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s brought about the birth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science of medicine and knowledg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This is regarded as the stage of “cognition of medicine and food”.
经过相当长的重复实践,逐步得出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自然而然地被世代传递下来。这种十分朴素的经验积累,是我国最早的医药知识和养生知识的萌芽。这是医学史上医食同源时期。
基础医学理论 Fundamental TCM Theory
5
夏朝开始人工酿酒,并用于治病。商朝产生汤液。西周时,出现专职医生,并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还把药物分为了五类:草、木、虫、石、谷。
西周时,人们认识到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的变化有关,并认识到气候失常能导致疾病的流行,流行病是因传染所致。
春秋时,秦国著名医生医和创“六气致病说”,认为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失调即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为后世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为病因的学说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知道用宣导、运动的方法来防治疾病。战国时期,导引行气已流传较广,为后世的养生气功的形成与兴盛奠定了基础。
胚胎中的中医药学和养生学
6
我国第一部编撰于战国时代,在西汉时写定的医学经典《内经》,完成了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内经》的问世,使中医药学和养生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理论,为规范、指导、发展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理论作出了贡献。《内经》是一部专论中医基本理论的著作,它的全称叫《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所著,实际是战国时期诸多医学家共同完成的。《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素问》的内容偏重中医人体生理、病理学、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灵枢》主要论述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和人体解剖等。
《黄帝内经》
7
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医学整体观念;
强调早期治疗的预防思想;
对人体生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
引进精气神学说,强调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三宝;
提出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和创立经络学说,为中医养生和气功养生建立了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主要成就
8
托名神农所著,实际上总结了秦汉以前人们用药的经验。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365种,根据毒性和药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无毒,为补药。中品120种有毒或无毒,能遏病补虚。下品125种,能除邪,多具毒,专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这是中国药物最早、最原始的分类法。在药物理论方面概括出“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说,以及“四气五味”的药物性能说,并明确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原则,使药物性能与病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为我国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农本草经》
9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共16卷,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原著失传,后经历代校正后分为两本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主要论述各种急性热病的发病规律和辨证施治方法。《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也涉及妇、儿、外、五官等科疾病。书中用药精炼合理,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称为“经方”,被后世赞为“众方之宗,万方之祖”,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伤寒杂病论》完成了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
《伤寒杂病论》
10
首次提出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