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端电流平衡器概念的分布式直流系统极间均衡策略.PDF

基于前端电流平衡器概念的分布式直流系统极间均衡策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前端电流平衡器概念的分布式直流系统极间均衡策略

第X 卷 X 期 电 工 电 能 新 技 术 Vol.X ,NoX X 年 X 月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X. X 基于前端电流平衡器概念的分布式直流系统极间均衡策略 1 1 1 2 1 李琼,朱淼 ,李修一 ,何国庆 ,蔡旭 (1.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200240 ;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192) 摘要:针对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的双极性直流配电系统所面临的极间均衡控制与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提 出一种基于前端电流平衡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在每一用户所对应的公共连接点处配备电流平衡电 路,实现配网内任意用户节点的正/负极电流均衡控制,进而实现全网正负极对称运行。在此基础上文章 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极性低压直流配电网的前端电流平衡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并给出基于P-/N-型Boost 电路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并网架构,形成具体的分布式直流电源双极性接入技术方案。该方案一方面可实 现分布式电源与直流型负载的高效率、灵活化接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任意用户与配网正/ 负极线路间交 换电流相等,保证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接入条件下直流双极间均衡运行。针对正/ 负极侧分布式电源功率 失衡典型工况,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正确可靠。该方案在未来分布式直流配电系统具备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极性直流配电系统;极间均衡控制;前端电流平衡器;分布式发电;P-/N-型Boost 变换器 DOI :10.12067/ATEEE1712047 文章编号:1003-3076(2017)00-0000-000 中图分类号: TM6 1 引言 相较于传统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系统具有若 两种:①双VSC 变换器直流侧串联输出,中点接地 干技术特点,包括:①适应潜在直流负载,减少中 的“真双极”结构;②单VSC 变换器直流侧中间取地 间转换环节,增效节能;②相同电压水平(线路耐 的“伪双极”结构(也称对称单级结构)。其中方案 压)下传输容量大,覆盖范围广;③无集肤效应, ②因具有硬件成本低,运行控制方法简明等特点, 线损小;④不涉及无功功率与频率问题,系统分析、 广泛适用于低压直流配电网、直流微网的构建,其 [3-4] 控制简明清晰;⑤具有良好稳定性,无相位同步问 基本架构如图1 所示 。 题,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接入。因此, 中/低压直流配电网,作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形 态,已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数据 [1-2] 中心、通信机房等场合获得成功应用 。 直流配电网电压等级序列,目前尚无公认标准, 依照对地电压关系不同,可分为单极性与双极性两 (a)对称双极 种制式。其中双极性直流配电具备以下优点:①用 户侧可选供电电压等级多;②可单级运行,供电可 靠性高;③相同容量下,线路対地电压低,绝缘应 力小,安全性好。可以预见,双极性直流配电系统 作为优势技术方案,将在未来区域性直流配电网建 设中获得广泛运用。 (b)对称单级(伪双极) 构成双极性中/低压直流配电网的方式可分为 图1 双极性直流配电网架构 (a)对称双极(b)对称单级 收稿日期:2017-1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多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特性与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李琼(1992- ),女,江西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功率控制技术 朱淼(1979- ),男,江苏籍,博士,特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