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中国气象学会.DOC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中国气象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中国气象学会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 赵 平1,2 陈军明2 肖 栋2 南素兰2 邹 燕2 周波涛3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北京,100081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 利用ERA 40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亚洲—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遥相关以及与亚洲季风降水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气候特征的关系,探讨了青藏高原加热和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对遥相关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太平洋涛动(Asian-Pacific Oscillation,APO)是夏季对流层扰动温度在亚洲与太平洋中纬度之间的一种“跷跷板”现象,当亚洲大陆中纬度对流层偏冷时,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对流层偏暖,反之亦然;这种遥相关也出现在平流层中,只是其位相与对流层的相反。APO为研究亚洲与太平洋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途径。APO指数也是亚洲—太平洋对流层热力差异指数,它具有年际和年代际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在1958—2001年亚洲与太平洋之间的对流层热力差异呈现出减弱趋势,同时也有显著的 5.5 a 周期。APO形成可能与太阳辐射在亚洲陆地和太平洋的加热差异所造成的纬向垂直环流有关,数值模拟进一步表明: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可以造成高原附近对流层温度升高、上升运动加强,太平洋下沉运动加强、温度下降,从而形成APO现象;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和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若现象对APO的影响可能较小。当夏季APO异常时,南亚高压、欧亚中纬度西风急流、南亚热带东风急流以及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都出现显著变化,并伴随着亚洲季风降水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异常。过去40多年来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夏季变冷与APO有关,可能是全球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在该区域的一种反映。APO异常信号可以传播到南、北两极。此外,亚洲—太平洋之间的这种遥相关型也出现在其他季节。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大气环流,季风降水,台风 资助课题:财政部/科技部公益类行业专项(GYHY200706005)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赵平,主要从事东亚季风和气候变化的研究。Email:zhaoping@cams.cma.gov. 2008-08- 中图法分类号 P462.4 +1 Summer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monsoon rainfall ZHAO Ping 1,2 CHEN Junmin 2 XIAO Dong 2 NAN Sulan 2 ZOU Yan 2 ZHOU Botao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Institute of Climate System,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3.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ERA-40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eleconnection over the extratropical Asian-Pacific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sian monsoon rainfall and the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analyzed impac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heating and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n the teleconnection.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PO) is defined as a zonal seesaw of the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in the midlatitudes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