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物体重复扰动真空引发正电子群传递负能的试验测量
实物体重复扰动真空引发正电子群传递负能的
实验测量
董长军
嘉兴市南湖区长军能源技术研究所,浙江嘉兴(314001 )
E-mail :dongcj _1953@163.com
摘 要:本实验以两个质量相等的轴对称实物体模拟自转的地球围绕太阳中心转动的机理重
复扰动真空,并用电度表和计时秒表对实验装置中的实物体相对真空重复扰动和一次扰动所
消耗电功率以及惯性转动的时间分别进行测量。测得:实物体重复扰动真空时惯性转动时间
数值大。实验显示:实物体重复扰动真空可引发正电子群向实物体传递负能。
关键词:真空, 正电子, 实物体, 负能量, 重复扰动,惯性转动
中图分类号:O 04
1.引 言
1929 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1902 1984 )预言:“在
宇宙真空中应该存在有无数负能态的正电子群……” (注:本文定义的真空泛指包括各天体
大气层在内的空间)[ 1 ]。一直到 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Carl David
Anderso)才通过实验证实真空中存在负能态的正电子。既然实验证实客观存在
负能态的正电子,那么,正电子携带的负能能否传递和实际应用呢?为证明负能传递和实际
应用的可能性,本文作者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实验装置。现将实验装置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测量
结果分述如下,以供同行共同深入探讨。
2 .实验装置设计的基本思想
基于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是负质量粒子”理论观点,我们选择与负质量正电子相对应的
正质量实物粒子质点(实物体)作为传递负能的载体。并猜测,只要实物体相对真空运动就
可能扰动真空从真空中传递出负能。然而,初步实验证明:实物体无论以何数值的速率相对
真空运动而扰动真空都无法从真空中传递出负能。
当观察到自转的地球围绕太阳中心的运动是在某一真空范围内同时进行不同方向的二
次位移时,我们认识到,地球在某一单位时间内进行的是重复扰动真空的物理过程。受地球
运动的启示,我们模拟自转的地球围绕太阳中心运动的物理机制设计制造实验装置。该装置
以两个质量相等的轴对称实物体模拟自转的地球围绕太阳中心转动的机理,实现了实物体在
某一时刻、某一真空范围同时进行不同方向的二次位移,并对真空进行了重复扰动。
实验设定,试验装置中的电动机在输入等数值电功率驱动的情况下,分别对实物体一次
扰动真空和重复扰动真空后绕主轴惯性转动的时间进行测量,如果试验装置中的实物体一次
扰动真空后与重复扰动真空后绕主轴惯性转动的时间相等,表明负能不能够从真空中传递出
来,也不可能被实际应用。
反之,实物体重复扰动真空后绕主轴惯性转动的时间大于其一次扰动真空后绕主轴惯性
转动的时间,则证明负能能够被传递和应用。
3 .实验装置简介
所设计制造的实验装置原理样机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 1 -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电源
29 30
2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纬度及移动方向A黄赤交角.ppt
-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异常变化对南北半球中纬度气候的影响.PDF
- 太阳能-风力混合发电系统之可用度及成本评价AvailabilityandCost.PDF
- 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PDF
- 太阳能热化学反应循环制氢技术及其最新发展-气体分离设备.PDF
- 太阳能电池的未来-Solarbe索比太阳能光伏.DOC
- 太阳能电池组件EL测试仪使用说明书.PDF
- 太阳能超级英雄联盟-PVMagazine.PDF
- 太阳马戏团的CirqueDuSoleil可能不被国人熟.PDF
- 太阳高能粒子的日冕逃逸时间与日冕加速源ViewTableofContent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