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水北调科技创新成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南水北调科技创新成果

北京南水北调科技创新成果 项目承担单位:市南水北调办、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 2014年12月27日,承载梦想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也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更是支撑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的重大工程。 北京南水北调面临着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社会因素、严格的首都安全供水要求,规划设计建设困难重重,是世界输水工程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聚焦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等难题,瞄准安全建设、安全运行等关键环节,在城外来水风险防控、城内输配水调度保障、科学补水用水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科技攻关。我们把新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的全过程,破解了200余项技术难题。 一是在规划设计理念上取得重大创新: ——提出了保障安全用水的立体水网方案,构建了城市供水的“26213” ——沿五环路建设的大型地下供水环路,在国际尚属首例。连通了本地水、外调水、地下水和各大水厂,实现了“三水联调”,使得南来之水“调得进、配得出、用得好”。 ——延伸南水北调中线终点,利用现有京密引水渠反向输水,将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直接调蓄,实现了水资源的统筹兼顾,南北联调,丰枯相济,提高首都的水资源战略储备,扩大南水北调供水范围,使全市15个区受益。 ——将大宁水库单一的防洪功能拓展为集防洪、供水、调蓄、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枢纽,缓解了供用水矛盾。 二是在工程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开展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直径4米的超大口径PCCP输水技术,攻克了管道结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和检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惠南庄泵站是北京供水的“心脏”,最大设计流量为每秒60立方米,相当于灌满“水立方”的游泳池仅用1分钟,扬程接近20层楼高。先进的技术实现了泵站的全范围无间隙调节,效率达91%以上,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流量、高扬程、高变幅、高效率大型城市供水泵站。 ——攻克了大型输水工程穿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城市快速路下设计修建了长距离大规模压力输水隧洞。实现大直径压力输水隧洞近距离下穿正常运营的地铁车站。集成了压力输水隧洞复合式衬砌防水技术。 特别是穿越日客流量5万人以上的五棵松地铁车站,施工控制沉降仅为3.5毫米,大大小于地铁要求的5毫米允许值,达到了 “一不断路、二不断交通、三不扰民”的高标准要求。 ——团城湖调节池位于颐和园南侧,是新的京西供水枢纽。在解决渗漏、抗浮、安全稳定、水流流态等技术难题的同时,与颐和园的皇家园林气质相融合,以形似“蝙蝠”的水面与昆明湖的“寿桃”形状呼应,寓意“福寿双全”,营造了一座既尊重历史传统,又不失时代特征的“园外隐园”。 工程建成以来,累计调水进京超过30亿立方米,其中江水进京已超1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1100万,极大地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状况,增加水面面积550公顷,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工程创新技术在其他工程项目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科技成就梦想,使命铸就辉煌,我们与水同行,让清水流向万户千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