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看地形图
教学内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的基本形态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能力目标:1.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2.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情感目标:1.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自己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平时在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并不平坦,有起伏的高山,也有低平的平地,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又是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准确地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将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板书课题』学看地形图
〖课件演示〗展示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
[提问]如图:
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它们的高度单位都是→米)
[学生] 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时计算为1500米,这是海拨。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时计算为1000米,这是相对高度。
[说明]鼠标指到甲地相对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得出:甲地相对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甲的海拔高度。接着看另一个数值高度。
〖课件演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提问]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后回答)
[说明]甲地相对于乙地的垂直距离为1000米,这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
[讨论]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异同点,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答案,然后演示课件。
〖课件演示〗 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面高度的计算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知识运用]电脑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到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却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高。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学生]其中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便可以测出地面各点的高度,然后把它们标在图上,就可以绘制地形图了!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演示〗首先出现的是有两个山峰的山地地形(明显的一边坡陡,一边坡缓),鼠标点击,接着出现一张呈水平状态的巨大的纸,再点击,一个水平截面与山地海拔为100米的地方相切,接着在相切处出现一条红色的截线,并有海拔100米的字样,点击,被截山体的上部分便运动到纸上形成一个“印章”(山体在纸上留下了一个轮廓线,海拔为100米)并在轮廓线上标注海拔高度100米,继续点击,便会依次出现不同颜色的海拔为200米、300米、400米的封闭曲线。这样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说明]通过电脑演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这时头脑中已经有了地形实物和所绘的地图之间的联系,并对等高线的定义也不难理解了。
『板书』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讲解]其中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是相等的。(在此引入等深线,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课件演示〗此时,出现两个小孩分别从陡坡和缓坡上爬到山顶的具体情况。
[提问]哪个小孩爬到山顶最容易、最省力?
[学生]小女孩她在缓坡上行走比小男孩爬到山顶容易和省力、省时。
〖课件演示〗展示“刚才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坡度陡的一面,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一面,等高线稀疏。
〖课件演示〗
等高线(等深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等高线(等深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课堂活动】完成教材的第31页活动的第1题
〖课件演示〗出现两幅等高线地形图
100 200 200 300
100
图A 图B
[提问]这两幅图各代表什么地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出正确答案,A图表示的是山地,B图表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51—2009年衢州气候变化特征-气象与环境学报.PDF
- 2003年社区营队课程设计主轴说明课程主轴以上人今年在社区岁末.DOC
- 2003年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两项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DOC
- 2000大企业职场健康大调查完整解析报告-康健杂志.PDF
- 2007-2009项目表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科技经费.DOC
- 2006高考语文试题走向分析一.PPT
- 2007年上半年家用纺织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DOC
- 2005中国财经媒体高峰论坛回顾20017北京·天伦王朝饭店-新浪.PPT
- 2008年石化协会优秀图书奖评奖办法讨论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DOC
- 2008北京建设网改版工作情况.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