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学报徽学论文总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大学学报》徽学论文总目 (1960—2013) (括弧中数字表示期数) 1960—1994年 1.崔思棣:徽州地区经济开发史要,1978(4) 2.孙以昭:戴震经学方法论初探,1979(2) 3.宫为之:“徽学”之由来,1987(2) 4.吴新民:戴震《声类表》及其性质,1987(3) 5.李庆:胡适与白话文学运动,1988年(1) 6.潘桂明:评胡适的禅宗史研究,1988(1) 7.姚从斌:试论徽商资本土地化问题,1988(3) 8.王辉:胡适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启蒙思想,1988(4) 9.傅正:评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88(4) 10.邵本武:徽州崇尚风水之俗的历史考察,1989(2) 11.王赛时:唐代宣歙地区经济探略,1990(4) 12.卞利: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堪舆风行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991(3) 13.许全兴:胡适方法论评议,1992年第2期 14.徐国利:胡适实用主义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广泛传播原因之探析,1992(2) 15.孙以昭:关于戴震研究的几点意见,1992(2) 16.胡晓:胡适与科玄论战,1993(4) 17.卞利:应当全面评价胡宗宪,1993(4) 18.徐京、施昌旺:毛泽东与胡适交往关系述略,1994(1) 19.汪丹:试析冯顺柔对胡适的影响,1994(4) 1995—2003年 杨应芹. 戴震与江永.1995(4) 赵华富. 民国时期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调查报告. 1995(4) 赵华富. 论徽州宗族祠堂 .1996,(2) 陈柯云. 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1996(2) 毕民智. 徽州女祠初考. 1996(2) 周致元. 明代徽州的教化措施及其影响. 1996(2) 卞利. 明代徽州的地痞无赖与徽州社会. 1996(5) 陆发春. 胡适早期”好政府主义”思想新论. 1996(5) 赵华富. 《新安名族志》编纂的背景和宗旨. 1997(3) 许宗元. 徽商与旅游. 1997(3) 郭振香. 徽商的诚信观. 1997(3) 章尚正. 徽商的生活情态与价值观念——从明清小说看徽商存在. 1997(3) 陆发春. 陈垣与胡适国学研究之比较. 1998(1) 刘长林. 析胡适对传统人性学说的现代阐释. 1998(1) 张先贵. 关于胡适的“儒的起源说”的新评说. 1998(1) 徐国利,叶挺松. 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 1998(1) 于石. 试论俞正燮. 1998(4) 赵华富. 徽州宗族祠堂三论. 1998 (4) 王朔柏. 戴震的理欲观. 1998(4) 陈广忠. 朱熹《诗集传》叶音考辨. 1999(2/3) 卞利.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法制观念. 1999(4) 王振忠. 同善堂规划章程——介绍徽商与芜湖的一份史料. 1999(4) 周致元. 儒家伦理与明代徽州籍进士. 1999(4) 赵华富. 元代新安理学家弘扬朱子学的学术活动. 2000(6) 卞利. 明代中后期至清前期徽州社会变迁中的大众心态研究. 2000(6) 李岚. 胡适与李宗仁. 2000(6) 曾昭式. 胡适“试验伦理学”思想及其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2001(5) 汪大白. 革新:胡适评论朱熹诗经学的出发点与归结点. 2001(2) 赵华富. 与客家始迁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 2001(6) 卞利. 明清时期徽州的会社初探. 2001(6) 何庆善. 评《知不足斋丛书》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 2001(6) 李霞 .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的统一——论儒学的二重性及其对徽文化的影响. 2002(1) 郭因. 黄宾虹的绘画美学思想. 2002(1) 郭振香. 论戴震哲学的基本精神. 2002(4) 刘伯山.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2002(6) 卞利.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 2002(6) 王国良. 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 2003(5) 武道房. 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 2003(5) 郭振香. 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 2003(6) 赵华富. 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 2003(5) 徐希军. 胡适编辑思想与实践. 2003(1) 2004年 朱明勋. 论朱熹《孝经刊误》的影响. 2004(2) 徐道彬. 戴震的文学成就初探. 2004(3) 赵华富. 论当代徽学. 2004(5) 胡益民,陈晨. 徽州典籍文献与徽学学科建构关系论纲. 2004(5) 朱万曙. 《新安名族志》的编纂过程与版本. 2004(5) 何庆善. 论《新安文献志》的文献价值. 2004(5) 桑良至. 徽州 “朝奉”考. 2004(5) 2005年 徐希军. 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2005(1) 吴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