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二节息肉痔外科教研室制作.ppt
外科教研室制作 外科教研室制作 外科教研室制作 * 第二节 息肉痔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外科教研室制作 * 概述 息肉痔是指直肠内粘膜上的赘生物。相当于西医的直肠、结肠息肉。是常见的直肠结肠良性肿瘤,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类,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 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多数是腺瘤性,分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单发性带蒂的多见于儿童, 多发性无蒂的多见于青壮年。 本病少数可恶变,尤以多发性息肉者较多见。 外科教研室制作 * 概述 “息肉” 是常见的发生于直肠、结肠的良性肿瘤,根据组织起源不同分为上皮源性和非上皮源性两大类:前者是起源于大肠粘膜腺上皮的真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凸向肠腔的赘生物;后者是起源于肠壁各层的间叶组织,其形态也是多向肠腔内突起。上述病变在未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之前,常难确定其性质,临床均以“息肉”(polyps)作为初步诊断。另外,部分早期大肠癌在组织学诊断之前,X光线及内窥镜检查也描述为息肉样病变,因此,息肉是一个形象学名词,属于临床诊断,即:由粘膜表面凸于肠腔内的任何可见的新生物。 外科教研室制作 * 我国多采用息肉的组织学分型 1.新生物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为①管状腺瘤;②管状绒毛状腺瘤;③绒毛状腺瘤。 2.非新生物性息肉:是指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粘膜赘生物和炎性息肉。 外科教研室制作 *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湿热下迫,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外科教研室制作 * 现代医学对病因的认识 地区不同,大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不同。北美、西欧多见,南亚地区少见。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长期大量吸烟者因损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 长期大量饮酒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发生率较高。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患者、癌症放疗患者发生率也较高。 外科教研室制作 * 诊断 临床表现: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的不同而症状有差异。 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 低位带蒂息肉,大便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回纳,大的便后需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有里急后重感。 多发性息肉常伴腹痛、腹泻,排出粘液血便,久之则体重减轻,体弱无力,消瘦,贫血等。 若息肉并发溃疡及感染,可有大便次数增加,便后有里急后重,便后出血伴血性粘液排出。 外科教研室制作 * 诊断 检查 肛门指诊:对低位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扪及圆形柔软肿物,活动度大,质软而嫩,易出血。有长蒂时常有肿物出没不定的情况。 直肠镜:直肠粘膜赘生小肉突出,色鲜红或暗红。 钡灌肠检查、空气双重对比检查:能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可确定息肉的部位与数目。 病理检查:确定息肉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外科教研室制作 * 小结 通常,息肉的检出有三种途径,最常见的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尔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中普查发现;第三种是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如肠梗阻)来就诊而检出。由于息肉多无临床症状,因此通过上述途径检查出息肉非常有限,常常贻误病情。即使有些患者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忽视。一般以便血或粘液血便来就诊,有常常被误诊为“痔疮”或“痢疾”。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凡原因不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确诊。 外科教研室制作 * 鉴别诊断 (一)直肠癌 可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变细变扁,便血。直肠指检可触及基底不平,质硬推之不移的肿块,直肠镜下活检有助诊断。 (二)肛乳头肥大 发生在齿线肛窦部附近,常单个发生,多无便血,活检可以明确性质。 (三)内痔 两者均可脱出、便血,但内痔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基底宽而无蒂。 外科教研室制作 * 辨证施治: 内治 1.风伤肠络—便血鲜红,滴血,带血。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 白或薄黄,脉浮数。—清热凉血,祛风止血,—槐角丸 2.气滞血瘀—肿物脱出肛外,不能回纳,疼痛甚,息肉表面紫暗。舌紫,脉涩。—活血 化瘀,软坚散结—少府逐瘀汤 3.脾气亏虚—肿物易于脱出肛外,表面增生粗糙,或有少量出血,肛门松弛。舌淡,苔 薄,脉弱。—补益脾胃—参苓白术散 外科教研室制作 * 辨证施治: 外治:灌肠法 适用于多发性息肉。 1.6%明矾液50m1,保留灌肠,每天1次。 2.乌梅12g,五倍子6g,五味子6g,牡蛎30g;夏枯草30g,海浮石12g,紫草15g,贯众15g,浓煎为150~200m1,每次50m1,保留灌肠,每天1次。 外科教研室制作 * 手术疗法 一、注射疗法:适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