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5 部分追加法 在完成一组正交试验设计的试验和分析之后,对某一显著因素的新水平感兴趣,或某因素希望增加水平数,则需要对新水平进行试验。 作用:可以单独增加某因子的水平数 优点:不需要改造正交表 缺点:分析试验结果复杂 部分追加法极差分析 氯丁胶正交试验(北京大学,1976) 寻求降低氯丁胶生产配方,对影响门尼黏度的7个因子进行试验,要求门尼黏度越大越好。 极差分析: k1A=305.6/8 k2A=190.0/4 k3A=226.4/4 k1B=301.1/8 k2B=420.9/8 k1C=…… k2C=…… 主次关系: ADBFECG 最优:A3D2B2F1E2C2G1 最优生产方案: 部分追加法方差分析 某试验中,因素A为五水平,B、C、D为两水平。A的1~4四个水平采用本章第二节的方法安排在内(1)~(3)列组成的四水平新列内,A5则将4水平再重复两次,即第9、10两次试验,这样就完成了部分追加法试验设计。 部分追加法试验设计表 92.3 90.4 87.3 88.0 87.3 84.8 83.4 84.0 92.3 90.4 87.3 88.0 87.3 84.8 82.0 81.5 混合正交表的方差分析 把10次试验设想成16次试验 (1) 平方和计算 SA=1/4(A12+A22+A32)+1/2(A42+A52)-K2/16 SB=1/16(B1-B2)2 SC=1/16(C1-C2)2 SD=1/16(D1-D2)2 ST=2(x12+x22+x32+x42+x52+x62)+x72+x82+x92+x102-K2/16 Se=ST-(SA+SB+SC+SD) 计算中采用了16个数据,仅进行了10次试验,并不是16次独立试验的结果,由此计算出的各因素及误差的平方和,不是真正的因素及误差平方和,必须加以修正。 修正方式:乘以一个适当的修正系数 (2)修正系数k的计算 而误差平方和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N——选用的正交表试验次数; P——正交表中安排的水平数; P’——追加实验安排的水平数; M——实际完成的试验次数。 * * 在科学实验中, 往往需要考查的因素较多。选矿试验亦如此, 例如浮选试验, 一般需进行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抑制剂用量、活化剂用量、调整剂、浮选浓度、浮选时间等条件试验。在某些情况下, 还要研究浮选温度、搅拌强度、搅拌浓度和搅拌时间对浮选的影响。 常规方法是一次一因素法, 即变动一个因素, 固定其他因素的方法。这种方法常因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而水平又未固定的适宜搭配关系, 致使试验需返复多次, 试验周期长。 活动水平法, 可大大节省试验的工作量, 同时可迅速找到试验条件的最佳点。 * 在科学实验中, 往往需要考查的因素较多。选矿试验亦如此, 例如浮选试验, 一般需进行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抑制剂用量、活化剂用量、调整剂、浮选浓度、浮选时间等条件试验。在某些情况下, 还要研究浮选温度、搅拌强度、搅拌浓度和搅拌时间对浮选的影响。 常规方法是一次一因素法, 即变动一个因素, 固定其他因素的方法。这种方法常因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而水平又未固定的适宜搭配关系, 致使试验需返复多次, 试验周期长。 活动水平法, 可大大节省试验的工作量, 同时可迅速找到试验条件的最佳点。 活动水平法 将多个有交互作用的因素水平,按适宜的搭配转化为单因素,有的因素水平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定。 活动水平法, 可大大节省试验的工作量, 同时可迅速找到试验条件的最佳点。 优点: 消除不合理的试验条件 消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二元图两直线交叉可判断黄药和氰化物之间有交互作用,黄药水平的取值受氰化物水平取值的影响,二者最佳条件为A1B1和A2B2。 A2 结果表明二者均选取低水平为好, 不仅指标最高, 而且可节省药剂用量。 有经验的一般事先知道黄药和氰化物用量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同时取高水平或同时取低水平, 而一高一低的搭配关系就明显不合理。此时可采用活动水平法消除这种不合理的试验条件。 因子B的水平取值随A而定, 即因子A取活动水平,当B取低水平50克/吨时,相应地A取低水平40克/吨和80克/吨。当B取高水平200克/吨时,相应地A取高水平120克/吨和160克/吨。这样安排就消除了黄药50克/吨、氰化物160克/吨;黄药200克/吨、氰化物40克/吨的一高一低的不合理的试验条件。 镀银工艺试验 编号 AgNO3(克/升) KCN(克/升) ⑴ ⑵ ⑶ ⑷ 150 150 100 100 250 160 250 160 硝酸银用量 氰化钾用量 硫代硫酸铵 温度 电流密度 槽液配方 工艺条件 不合理配比: (2)、(3)号 表3-21 活动水平设计氯化钾用量因素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变压器防护方案.pdf VIP
- 大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协同初探 清华大学 2024.pptx VIP
- SolidWorks 2023实用教程(杨正)课件全套 第1--10章 SolidWorks基础知识与用户界面 --- 工程图设计.pptx
- 手足口防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一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前10页纸(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30中国驴奶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营销策略分析研究报告.docx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题.pdf VIP
- 华中科技大学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docx VIP
- 明天会更好(合唱简谱).pdf VIP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高考声乐谱伴奏谱)原版正谱五线谱钢琴弹唱谱乐谱.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