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月文化.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古诗中的月文化 月是文人笔下永远说不完的故事,淡泊静谧、空寂通脱,或圆或缺、或阴或晴,让你在不经意的仰望中,心中总会萌生许多感触。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朗朗明月从古至今一路流转于中国人的广阔心灵空间,它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际的文化原型。 月亮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传说到诗歌典籍记载中,单说月亮的别称就有“嫦娥”、“婵娟”、“金娥”、“素娥”、“素魄”、“娥影”(喻人的);“蟾蜍”、“玉兔”、“玉羊”(体物的);“蟾宫”、“金盆”、“金镜”、“玉盘”、“桂宫”、“天镜”、“明镜”(状形的);“冰轮”、“冰镜”、“银钩”、“玉镜”、“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示质的)等,可谓形象别致,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化里,月亮哲学博大精深。月是物质的,月又是精神的;月是时间的,月又是空间的;月是生命的,月还是文化的。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人生的圆满、缺憾就像月亮一样。而望月怀远,望月而感,对月抒怀,听月悲秋等,往往成为不可缺少的文学审美意蕴。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所以古诗中的月亮就是“思乡”的代名词。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这首诗成为“望月怀远”的代表作,全诗深情地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又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再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青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安史之乱”中身陷长安时怀妻之作。全诗构思巧妙,借闺中望月诉说思念之情。其实是作者自己思念妻子,长夜不眠,望月思归。从头至尾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如何担心等,感情更为深沉,艺术感染力更强。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诗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饱含着苏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苏轼借此表达了既然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是自然规律,那么只要人常在,也能同赏一轮明月了,这是诗人化悲怨为旷达的美好愿望。因此,上述古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情感的意象了。 月亮的阴柔之美。人们常把皎洁的明月,喻为荡漾澄澈的湖水,这是因为“似水柔情”道破了月亮阴柔之妙韵。正如古人曰:“月者,阴之宗也。”(《淮南子》)“月者,太阴之精。”(《大戴礼》)即说明月亮的阴柔之美表现在阴柔之“道”上。如追求和谐团圆,善解人意,宽容忍让,谦和恭敬,温文尔雅,这便是月亮阴柔之道的自然“人化”。而其阴柔之美,不仅有纤细、温顺、含蓄等方面的表现,也有缠绵、深沉、纯情、热烈等方面的流露。例如“月上柳梢”,为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喜悦;“晓风残月”是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的哀伤;“月照高楼”则又是孤寂念想、情到深处的眷挂。月的自然含蓄总是与情爱相连。老子崇阴贵柔,强调虚静、守弱、无为。其精髓就是突出阴性文化,而阴性文化正是以月亮为象征的“阴柔”之“道”。所以,月亮文化的“阴性”特征与老子的“阴柔”哲学正相吻合。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此诗从“望月”这个颇具阴美内含的举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将读者引上了苍穹中的明月,又从明月牵引到天涯,再延及到万里之外的“远人”那里,从而刻画出静谧幽远的氛围,充满了深切的思乡怀远的情感,营造出寄兴深远而又清新明洁的意境。尤其在唐代边塞诗中,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用明月跨越时空的隔绝,将月亮化成了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的阴柔之美。 在所有描写月色的古典诗歌中,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最负盛誉的名篇,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