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颌骨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颌骨囊肿是颌骨的常见病变,按组织来源、病因和发展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牙源性囊肿包括: 非牙源性囊肿包括: 尖周囊肿 尖周囊肿由根尖肉芽肿或者慢性牙槽脓肿发展而来。由于慢性炎症刺激,上皮增生形成团块,当团块中央得不到结缔组织的营养而发生坏死、液化形成囊肿。 病理 由上皮衬里,充满液体,被肉芽组织包绕的根尖周病变。囊腔中充满液体,含丰富的胆固醇结晶。囊肿增大时可致周围骨质压迫性吸收。 临床 尖周囊肿生长缓慢时,多无症状,由于患牙牙髓已死,牙体深灰色无光泽。小囊肿不易发现。根尖部的牙髓粘膜呈半球形隆起,受压有兵乓球感,有弹性。当囊肿增大压迫骨质性吸收。 CT表现 根尖周囊肿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单囊低密度灶,多位于牙根方,偶尔也位于牙根侧方,囊肿中常见根尖组织突入其中。囊肿周围可见线状高密度硬化边。病程长者可以零星分布钙化点。囊肿周围颌骨骨质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增生。 总之,尖周囊肿表现为范围局限的囊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骨膜反应线明显,含有相应病源的牙根。 A ①左上颌牙槽骨根尖区见类圆形单囊状低密度病灶 , ②见高密度根尖影,根尖牙膜和骨硬板正常影像消失,③低密度病灶周围见线状硬板化边, ④根尖影外侧见小片状高密度钙化, ⑤囊肿周围颌骨骨质斑片状高密度增生硬化 B 尖周囊肿突入上颌窦内,在囊肿与上颌窦之间可见骨密质线分隔。 含牙囊肿 发病年龄较广,以10-39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最常见的是下颌第三磨牙,其次是上颌单尖牙、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磨牙区。 临床 可见缺牙伴该区颌骨膨胀。囊肿小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大时可导致颜面畸形,压迫有乒乓球感。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感染和外伤可能是该囊肿形成的诱发因素。病程缓慢,可达20-30年。 病理 肉眼观察囊肿内含牙冠、囊壁附着于牙釉质与牙骨质交界处。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无炎症时,上皮较薄,由2-4层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状细胞组成,无角化;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钉突明显。 X线表现 多见于磨牙区,多发生于未萌出的牙齿。早期为未萌牙的冠周间隙增宽,大于 2.5 mm,随病变发展而加宽。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单房或多房透光区,边缘清楚,有致密骨带包饶。囊肿可升入下颌升支。其内见牙齿影(居中或偏侧)。 CT表现 含牙囊肿CT表现为颌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团块,CT值略高于水样密度,边缘光滑,囊壁为颌骨的一部分呈高密度。囊腔多为单房。无分叶,周围可见环状硬化带或部分硬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改变,无钙化。囊腔内可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牙,多为1个,多为恒牙。强化检查,囊腔无强化。 鉴别诊断 1、造釉细胞瘤 常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病变为多房或单房,边缘分叶,有切迹,含牙或不含牙,邻牙牙根呈锯齿状吸收。可囊性或实性。当病变呈单房而分叶不明显是鉴别困难。 2、尖周囊肿 囊腔位于病源牙的牙根方,牙齿骨质可见破坏或呈残根状。 3、始基囊肿 囊内不含牙,有时可见分叶。 4、牙源性角化囊肿 其颌骨膨胀程度轻于牙 囊肿,囊壁也较少附着所含牙的冠根交界处,且多为牙根形成的恒牙。可见分房,边缘常呈 切迹状,常见邻牙斜面样吸收。 5、根尖脓肿 根尖区边界清楚的小团块状骨质破坏减低密度区,慢性可见骨质增生。 6、牙源性腺样瘤 肿瘤内可见多发粟粒大小的 高密度钙化点可与含牙囊肿区别。 7、牙源性钙化囊肿 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 残余囊肿 是颌骨内的炎性病变,是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作适当处理发展而成。多发生于20-49岁患者,10岁以下儿童并不常见。男性多于女性,约60%的囊肿发生于上颌骨。 临床表现 与尖周囊肿相似,较小时不易被发现,较大的囊肿可导致颌骨膨胀,常引起唇颊侧骨壁吸收变薄,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 病理 肉眼见囊肿大小不等、囊壁厚薄不均。多数情况下,囊壁已破坏。镜下见囊壁的囊腔面内衬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厚薄不均,上皮钉状突因炎症刺激发生不规则增生、伸长,相互融合呈网状,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囊壁内可见胆固醇晶体沉积和铁血黄素。晶体也可以进入囊腔,故穿刺抽吸的囊液中有闪闪发光的物质,即胆固醇晶体。 CT表现 残余囊肿是发生囊肿的牙齿脱落或拔牙后持续存在的囊肿,属尖周囊肿。表现为根尖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单囊低密度影,囊肿未见牙根组织,当囊肿较大时可引起邻牙牙根移位和吸收,多呈弧形低密度影。囊肿周围可见线状高密度硬化边。病程长者可见零星分布的钙化点。周围颌骨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