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的常用穴位与取穴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常用穴位的定位与功能 腹部的穴位有许多,其中有经穴、经外奇穴和新穴。 腹针的常用穴位,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分别的介绍。 腹部的经络是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因此,穴位的穴性在不同的深度有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别的介绍。 * 12. 中脘 (Zhōngwǎn,RN12) ★ 胃之募穴; 八会穴之腑穴 [别名]: 上纪《素问 气穴论》;太仓《甲乙》中管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见图86)。 [主治]:各种脾胃病症。黄疸,四肢无力,癫狂,痰疾等。 [操作]:直刺1~1.5寸。 [配伍举例]:《千金方》中管、承满,主胁下坚痛;中管、大陵,主目黄振寒。 《千金翳》中管、建里二穴,皆主霍乱肠鸣,腹痛胀满。 《资生》中脘、三阴交,治食不化;霍乱吐泻,……须先中脘而后水分可也。 * 《聚英》便血:灸中脘、三里、气海等穴。 《扁鹊心书》霍乱,……胃气大损,六脉沉细,四肢厥冷,乃真阳欲脱,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复生。 《大成》霍乱吐泻:中脘、天枢;温疟:中脘、大椎;喘息不能行:中脘、期门、上廉。 《玉龙经》黄疸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行针指要歌》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 * 中  脘 定位:中脘位于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 功能: 浅刺治疗:头、面部的疾病。 深刺治疗: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高血压、神经衰弱、痢疾、气喘、中风偏瘫等疾病。 * 10. 下脘 (Xiàwǎn,RN10) [别名]: 幽门《圣济》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见图86)。 [主治]:肠鸣等肠胃病症。 [操作]:直刺1~1.5寸。 [配伍举例]:《资生》凡饮食不化,入腹还出,先取下管(脘),后取三里泻之。 《百症赋》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文献选摘]:《外台》孕妇不可灸。 * 下  脘 定位:位于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 功能: 浅刺治疗:颈部、咽喉的疾病。 深刺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慢性胃炎、便秘、恶心、呕吐、腹胀等疾病。 * 9. 水分 (Shuǐfēn,RN9) ★ [别名]:中守《千金》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见图86)。 [主治]:水肿,胃肠病症等。 [操作]:直刺1~1.5寸,水肿多用灸法。 [配伍举例]:《圣济》水分、石门,主少腹中拘急痛。 《资生》水肿,……灸水分与气海。 《大成》绕脐痛:水分、神阙、气海。 《集成》浮肿:水分、三阴交、脾俞。 [文献选摘]:《外台》孕妇不可灸。 《铜人》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刺,针,水尽即毙。 * 水  分 定位:位于神阙穴上1寸任脉上。 功能: 中刺治疗:慢性炎症,有消炎止痛作用。 深刺治疗:腹水、呕吐、腹泻、肾炎、小便不通、肠鸣泻痢等疾病。 * 8. 神阙 (Shénquè,RN8) ★ [别名]:脐中《甲乙》;环谷《太素》;气舍《外台》; 维会《循经考穴编》 [定位]:脐窝中央(见图86)。 [主治]:虚脱、中风脱症等元阳暴脱。各种肠腑病症。水肿、小便不利等。 [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配伍举例]:《资生》泄泻宜先灸脐中,次灸关元等穴。又:人中满、唇肿及水肿,脐中、石门百壮。 《大成》肠鸣而泄:神阙、水分、三间。 《集成》脱肛:脐中、百会、膀胱俞。 [文献选摘]:《肘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若烦闷凑满者,以盐内脐中上灸二七壮。救卒中恶死,灸其中百壮。(临床一般再加隔姜灸) * 神  阙 定位:位于脐正中。 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结核、中暑、风痛角弓反张、中风脱症、小儿乳痢脱肛、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注:由于神阙穴不宜消毒,皮下组织菲薄,因此禁针。 * 7.阴交 (Yīnjiāo,RN7) [别名]:少关,横户《甲乙》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1寸(见图86)。 [主治]:不孕等妇科病症,腹痛、水肿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配伍举例]:《资生》阴交、石门,疗崩中。 《席弘赋》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待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百症赋》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 [文献选摘]:《难经.三十一难》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齐(脐)下一寸。 * 阴  交 定位:位于神阙穴下1寸任脉上。 功能: 深刺治疗: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 6. 气海 (Qìhǎi,RN6) ★ 肓之原穴 [别名]:脖(月央) ,下肓《甲乙》 [定位]:前正中线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