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人死后是否还享有权利,是否还有人格利益,我国现行法律保护的是死者人格利益,还是生者身份权益。 通过探讨案例,解释法条,分析和评价死者权利保护说、死者法益保护说、延伸保护说及近亲属权利保护说等理论观点,认为近亲属权利保护说较为科学,并从我国现实情况、相关法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就是保护死者亲属身份权益。 关键词死者人格利益生者身份权益法律保护一、问题之提起案例原告陈某系解放前已故艺人荷花女的母亲。 1940年,荷花女参加庆云戏院成立的兄弟剧团演出,从此便在当地红极一时,后于1944年病故,年仅19岁。 被告魏某以荷花女为主人公写小说,曾先后三次到原告陈某家了解荷花女的生平以及从艺情况,并向荷花女的弟弟了解情况并索要照片,随后创作完成小说《荷花女》,共万字。 该小说使用了荷花女的真实姓名和艺名,陈某在小说中被称为陈氏。 小说虚构了荷花从17岁到19岁病逝的两年间,先后同3人恋爱、商谈婚姻,并3次接受对方聘礼之事。 其中说某人已婚,荷花女百分之百地愿意为其做妾。 小说还虚构了荷花女先后被当时帮会头头、大恶霸奸污而忍气吞声、不予抗争的情节,最后影射荷花女系患性病打错针致死。 该小说完稿后,作者未征求原告等人的意见,即投稿于某《晚报》报社。 该《晚报》自1987年4月18日开始在副刊上连载该小说,并加插图。 小说连载过程中,原告及其亲属以小说插图及虚构的情节有损荷花女的名誉为理由,先后两次到《晚报》报社要求停载。 晚报社对此表示,若荷花女的亲属写批驳小说的文章,可予刊登;同时以报纸要对读者负责为理由,将小说题图修改后,继续连载。 原告以魏某和晚报报社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承担侵害死者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这是我国第一例提出关于死者名誉权保护的案件,并由此引发最高院于1989年4月12日作出《关于死亡人名誉权应受法律保护的函》,最高院在批复中,明确了对死者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并认为可由死者的近亲属提起诉讼。 1993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对此问题进行了纠正,没有再提到死者的名誉权受保护,而改称为死者的名誉受侵害时的保护。 认为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也就是说,死者的名誉受侵害,由其近亲属来加以保护。 从该条文理解,既可以认为法律保护的是死者的名誉,即死者的人格利益;也可以认为法律保护因为死者名誉受损而受到损害的死者近亲属,即近亲属的身份利益。 可见,当时最高法院对此问题没有把握,只好模糊处理。 笔者认为,死者既然已死,还能像活人一样感受到别人对他的评价?还会有利益的损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侵害死者的名誉其损害结果是什么呢?当然是造成死者的近亲属身份利益的损害,尤其是近亲属的精神利益的损害。 关于精神利益损害,我国立法于2001年2月26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中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1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3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该司法解释认为,被侵犯的不仅仅是死者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侵犯了其近亲属的人格利益,是死者亲属自身的权利受侵害而造成精神痛苦,并得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但是,在人身权领域,造成精神损害并非一种独立的侵权类型,而是在侵犯了某种人身权并进而造成精神损害的情况下,讨论是否以及如何赔偿该精神损害的问题。 所以,该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说明死者亲属的何种人身权受到了侵害,是一个重大缺陷,也造成了解释上和理论上的困扰。 但该司法解释至少肯定了这么一个观点,即对死者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身体权等人格权的侵害,实际上是对其近亲属精神利益和人格尊严的侵害;对死者人格的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生者的人格利益和尊严。 这不得不说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2005年由王利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及立法理由》在人格编第386条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作了这样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和隐私等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 自然人死亡后,其遗体受法律保护。 禁止对遗体、骨灰进行侮辱和损害。 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OIE规则和中国进展.ppt VIP
-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25.pdf VIP
- AP微积分BC 2024年真题 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AP Calculus BC 2024 Real Exam with Answers and Scoring Guidelines.pdf VIP
- 一种环氧环己烷制备己二腈的方法.pdf VIP
- 标准图集-陕09J05 卫生间、盥洗室及洗池 09系列建筑图集.pdf VIP
- 2024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1湖南省电网销售电价表-附件1.doc
- 传动设备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起重吊装模块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pdf VIP
- 《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T244-2016》.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