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书籍观后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秋雨书籍观后感   第一次读余秋雨的散文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他的《文化苦旅》,里面的第一篇《道士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这座塔在余秋雨的笔下被写的具体而生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这苍凉的画面竟然有了悲壮的诗意。通篇这样带着苍凉意境的描写,让我有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这篇散文,我为敦煌的卷卷经书流落国外感到痛心,为中国当时内忧外患而无力保护自己民族瑰宝的境况感到无奈,在这同时,我看到作家余秋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人文情怀。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非常符合我的胃口,但那时候总是心气浮躁,很少静下心来去阅读,这本书挑着读了几篇后便不了了之了。后来看到因为在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兴趣,《千年一叹》这本书让我跟随作者在千年之交的时候对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前世今生”有了许多了解。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厚重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优美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眼中的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旅途的思考与对比中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伤痕累累的耶路撒冷,神秘的埃及,人口爆炸的印度。在作者笔下,我看到的城市不同于以前孤陋寡闻里的样子,作者通过大量的描写和引经据典,将千里之外人们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眼前,虽然时间上,距离两千年已经过去十几年之久,但是这些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的文字依然值得去阅读。接下来,我将从文章中节选三段进行赏析。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