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
巧妙判断中考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009/6/29
杭州外国语学校 黄维全
一、认识标点的意义
判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中学语文考试卷中必备的“家常菜”。此题视之普通,思之甚难,常惹得考生疑云重重,久久不能选定,最后往往一念之差痛失得分。要正确掌握标点使用的规律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通晓标点在句子中的语法意义,或许可以找到某些答题捷径。我们常见的几个重要标点符号,从句法角度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意义。笔者根据现代汉语说话的句法与语法习惯,认为各种标点的基本意义与作用主要理解为:
(1)顿号:之间内容共同表示一个相同成分,是逗号下的成分层次,说话时停顿时间最短,可以由“和、以及、与”这样的词换用。
(2)逗号:之间内容语意分开,地位独立,相互之间体现同一句式层次,说话停顿时间比顿号稍长。说话语气可以急促。
(3)分号:之间体现的是多方面语意层次,特别是对举、并举、列举情况。
(4)省略号:最多的是体现内容的未尽、情感的思考、空间的想象。
(5)句号:最明确、最简要地进行表情达意,体现语意的完全结束。在单句中一般有充分的语法结构,复句中一般有密切的关联关系。
(6)冒号:提示下文体现的是内容的涵盖范围,有个明确限度;冒号总结上文时体现的不仅体现涵盖范围,有时候表现强烈的语气。
二、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
今年来各地中考都非常注重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核,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常见的几种标点的轮番加热,这当中杭州市的中考试卷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结合中考的典型题型,笔者总结出如何判断常见标点(引号、冒号、问号)正确使用的几点经验提供给读者参考。
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一)引号
1、强调引用或引用的内容不是完整的,或者即便完整但只是作为目前句内的某个成分(已变成转述者自己的意思)时,引用部分前后只有引号,不带句号,也不会有提示的冒号出现,放在句末的句号属于目前整个句子。
句例:
据统计,江苏、上海和浙江出生的院士合计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1.19%,这三地堪称“中国院士的摇篮”。 (2008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该例中标点使用是正确的,因为“中国院士的摇篮”只是强调引用,在句中只是一个宾语成分,没有独立地位,引文内与句号没有关系,故句号属于句子层面,在引号的外面。
结合以下正确范例,可以体会下:
= 1 \* GB3 ① 这场尔麦里的主题,我们编出来一副对子贴上,红纸黑字写的是“真主的造化,人间的情义”。
= 2 \* GB3 ② 宝玉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边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3 \* GB3 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目标。
= 4 \* GB3 ④“吃亏就是便宜”,这是母亲常常对我们说的话。
= 5 \* GB3 ⑤ 碑上刻着“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亭正面四周阴刻着云、龙、火焰、宝珠等装饰。
= 6 \* GB3 ⑥ 所谓“越长越好”,道理就在这里。
= 7 \* GB3 ⑦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对偶是非常工整的。
2、引用的内容如果是完整的,或目前独立描述语意;或者单独成句(地位独立)的,引用部分的前后有引号,引号内就跟上句末点号。
句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这个例子标点使用出现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单独的语意表达,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引文前后非常完整。因此后引号跟上问号才对。
怎样判断这属于独立的语意表达呢?
一般来说,如果这是独立的语意表达,有时后面还有一个复指这句话的词语,比如,这,这个,这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引用的句子起一种起兴作用,起一个话题作用。
以下正确范例,可以从中体会:
= 1 \* GB3 ①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是杜甫赠卫八士的一首诗的头四句。
= 2 \* GB3 ②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目标。
= 3 \* GB3 ③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 4 \* GB3 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家宝刚刚担任总理时,引述林则徐的这句诗明志。
= 5 \* GB3 ⑤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量入为出”是中国人传统的理财方式。
解析: = 3 \* GB3 ③ = 5 \* GB3 ⑤两例的引文都是一个话题,有独立性,跟全句只有语意联系,没有语法联系。
3、前面有冒号提示,才出现引文内容。这时引文内容属于提示范围或指代内容,充当句子的宾语,引号里面带句末点号。(也可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生成功学巡回演讲策划.doc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设计(2015).doc
- 师德建设工作计划清单(精选多篇).doc
- 写作经典素材.doc
- 余映潮老师示范课《刷子李》.doc
- 增资扩股协议详情完整版.doc
- 外贸公司管理系统盈利模式分析报告.doc
- VIS说明书文字(完整).doc
- 动词地ing或ed形式做定语讲解与练习--总结材料.doc
- 人员素质测评方法与理论.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