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的哲学思想 主讲人: 班级:营本101 我们组成员: 制作时间:2013年3月20日 目 录 1.庄子生平 2.庄子的自然哲学 (1)“气”是构成万物的基始 (2)“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 (3)“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 (4)宇宙最后根源——道 (5)庄子的人生哲学 (6)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实践 庄子生平 庄子的自然哲学 (2)通天下一气也 (2)通天下一气也 2、“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 2、“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 3、宇宙最后根源——道 4、庄子的人生哲学 对人生困境的考察 对人生困境的考察 对人生困境的考察 5、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实践 Ⅱ、庄子思想中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的本质特征 Ⅲ、修养方法 修养方法之一 —— 恬淡无为 修养方法之一 —— 恬淡无为 修养方法之二 —— 去知与故 修养方法之二 —— 去知与故 修养方法之三 —— 体“道” Ⅳ、处世态度 谢谢观赏!欢迎批评指正 * * *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县县人。对老子思想有继承、有改造、也有发挥。一生穷困。但好哲思,其为文“汪洋恣肆”,极富文学和美学色彩,今存《庄子》一书,计有三十三篇,分内(7篇)、外(5篇)、杂(3篇),为晋人郭象所编。内篇学者大多肯定为庄子所作,外、杂篇可能掺杂了门人和和后学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都反映了庄子的思想,是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史料。 1、“气”是构成万物的基始 : 一般而言,先秦各派的“气” 论停留在用“天地之气”、“人之气”解释具体事物和现象这种比较简单、抽象的阶段。庄子的“气”论,则是把这一理论思索向前推进了一步。庄子认为“气”是万物构成基始的观点,包含了以下内容: (1)气是虚无的显现 庄子认为,“气”是弥漫于宇宙的普遍存在,它的特质在于它的本质是“虚无”,然而却是显现于具体事物的存在状态之中,他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庄子认为,“气”本身是“虚无”,根据它在具体事物的存在状态这所显现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阴与阳两种,这是庄子“气”论基本的静态内容,当运动的观念进入后,庄子的气论就有了新的更重要的内容。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骇。”(《外物》)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万物的生成,摆脱了西周以来的宗教现象,其次,说到万物生成的原则是“交通成和”。 其次,庄子还认为,这是“气”的运动不息所表现出的万物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构成了宇宙的全貌。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知北游》) (1)“化”是普遍性与多样性——“万物皆化”与“万化” 天地虽大,其化物也。 万物皆化。(《至乐》) (2)化的共同历程“始卒若环” 庄子的运动变化观念更深入一层的内容,是他认为普遍存在的“化”的现象和多样性的表现中,有着一种本质上的一致。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论,是谓天均。”(《语言》) (3)“化”的动因:“内化” 庄子的变化观念的最深刻的内容是他对万物运动变化动因的看法。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无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收为。”(《则阳》) “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无问其名,无阙其情,物因自生。” 在庄子思想中,哲学意义上的道意义是比较宽泛的,如《知北游》开篇有这样三句话: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含有具体内容的“道”,如天道、人道、即指自然界的秩序、法则和人类社会的秩序、法则等。 ◆作为抽象的思考形式的“道”,这是指摆脱了秩序、法则的具体内容,而且有被哲学认识论考察价值的那种纯粹的思想形态,即真理和方法的意思。 庄子人生哲学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而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不同于前秦诸子仅开始于立足于“人性”,而是发端于、立足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从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的理论方向和内容。 ◆自然之限:生与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初级数独题目题(后附答案).docx VIP
- 2025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解读及更新.pptx
- 标准图集-16CK208-装配式室内管道支吊架的选用与安装-参考图集.pdf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44张PPT).pptx VIP
- 医药代表试用期转正述职报告.pptx
- 大学宣传部工作计划.pptx VIP
- 智能世界2035报告.docx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中国地理空白图(政区、分省轮廓、地形铁路空白图.doc VIP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9月联合考试“对雷军三句话的思考:追赶者、同行者、识风者 风起时,走在路上”审题立意及范文-2026年高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