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规划总纲 第1条 规划目的 《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年》编制目的,是在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指引下,充分利用不断成长和优化中的社会、经济、生态地缘区位,借助《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机,依托宜兴市所独具的地脉与文脉以及历经多年奋斗所积累的发展态势及强烈的旅游突破之愿,利用大长三角旅游网络起始建设,以其地理结构中心和山水生态的优势,革新机制、整合资源、突出创新,加快把宜兴市培育成太湖旅游新明珠、长三角旅游网络西拓前沿的新枢纽、中国陶都新形象、江南旅游新水城,从而把旅游业提升为宜兴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新兴强力支柱产业,加快全市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为江苏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无锡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做出独特贡献! 第2条 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 宜兴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06万。 2.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强化发展期 中期(2011——2020),提质发展期 远期(2021——2025),升华发展期 3.规划重点 “十一五”计划期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规划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和旅游经济思想及“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优质、高效发展,充分发挥宜兴市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勇于创新、精心组织,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新时期的“强力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同时注重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把宜兴市建设成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旅游重要节点,成为江苏省旅游新生长极之一、无锡旅游强势南翼和全国的旅游强市(县)。 5.规划原则 整合优势、市场导向原则;创新精品、实施品牌战略原则;党政主导、革新机制原则;保护至上、可持续旅游原则。 第4条 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 运用传统有效的调研方法,借鉴国内外专家从事中国旅游规划的先进经验,以GIS、GPS、RS和DS等技术的集成提升成果质量,执行国家标准,从宜兴实际出发,突出系统创新。 第5条 规划依据 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0年; 2.《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江苏省旅游局,北京大学,2002年; 3.《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无锡市旅游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 4.《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宜兴市人民政府,2001年; 5.《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宜兴市城建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2004年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基础环境 第6条 规划区域背景 1.地缘区位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南邻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江苏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面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东北为无锡市所辖滨湖区,东濒太湖与苏州相望。宜兴既处于沪、宁、杭三大城市群区,又介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毗邻苏、锡、常、湖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大长三角 2.行政辖区 2004年调整行政区划后,除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外,全市下辖21个镇。市政府驻宜城镇。 3.历史沿革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永嘉四年(310年),置义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义兴郡,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撤消,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县建立宜兴市。 4.自然环境 宜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水网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北部为低洼圩区。境内河流密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宜兴为鱼米之乡,盛产茶叶、毛竹、板栗、百合,不仅是江苏省最大的产茶基地,也是我国产茶的名地之一。宜兴出产陶土历来就有“家家做坯、处处皆窑、遍地产陶”的景象,而陶中珍品——紫砂陶为之一绝,人们誉为“中国陶都”。 5.社会经济 宜兴经济发达,文化兴隆,社会文明,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一,且居前列。作为经贸发达的工业基地,既形成以机电、化工、轻纺、 冶金门类为主的工业体系,又形成环保、陶瓷、精细化工、电线电缆在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支柱产业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 第7条 旅游业现状分析评价 宜兴居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陶、洞、竹、茶”四大资源特色鲜明,在无锡市乃至江南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