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 长春版.docVIP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 长春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 长春版

PAGE PAGE 2 《送东阳马生序》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养古文阅读能力。 (2)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的热情。 2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勤且艰”的经历。结合学生生活,体会宋濂的优秀品质。 2.把握本文通篇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寓理于事的手法,升华情感体验,学有所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新设计 六、教学环节: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计划过自己的未来,有没有想过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也许有一天,你成为了让亿万中国人所敬仰的文学泰斗,“**学派”创始人。也许有一天,你开发出一个软件,享誉全球,成为中国的“X尔盖茨”。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拿着金牌令箭可以随意出入中南海,或者有一天可以和胡锦涛,温家宝坐在一起,商讨一下台湾回归的问题? 没有想过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太平凡?还是从来没敢去想,或者想了,怕也不会实现。廉老师现在就给你一个希望。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和我们一样没有背景,没有财富,甚至穷的连买书的钱都没有,但是他嗜学,勤奋,刻苦。最后终成为明朝翰林院正三品官员。是“台阁体文学”的奠基人。被明太祖朱元璋推举为“开国文臣之首”,连皇帝在做国家决策的时候,都要参考一下他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宋濂。早在明朝时期,他的文章传播就已经远及海外,许多外国人都慕名求索他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片文章《送东阳马生序》,让我们一同来看一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学习品质,才会让他的人生有如此惊人的蜕变。 (二)简介作者与文体特点 1、请学生简要交流预习所查阅的作家作品,教师适当进行订正与补充。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是当时的“开国文臣之首”。本文出自《宋学 士文集》。 2、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三)速读课文思考: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请简述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分钟后自由回答。教师明确订正: 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作者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及自己求学时的态度,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 (四)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用原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2、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以上问题交给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后,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准备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五)明确上述答案: 1、设计此问题,意义在于背诵的要求,其中困难可概括出四难,即“无书难,无师难,求学难,生活难”。尤其是最后一问“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2、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 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六)拓展提高: 你曾经学过哪些劝学的古文?试举一例与本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明确: 《为学》借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事在人为。 《孙权劝学》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来劝勉吕蒙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则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夹叙夹议的写法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从正面教育了马生。 (七)情景模拟练习 同学们已经通过两节课的时间对课文进行了翻译和重点词语的总结归纳,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也通过大家的质疑有了一些深入分析,那么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可谓是风餐露宿,困难重重,概括一下,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读书之难 从师之难 跋涉之难(奔走之难) 生活之难 文中那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宋濂的整个求学过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面对艰难的求学历程,宋濂采取的态度是勤奋刻苦。勤奋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八)、联系生活,谈品质,谈感触 文章中除了勤奋,还有很多语句表现了宋濂的可贵的精神品质,找一找,哪个句子能给你一种震撼或者启示呢?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九)、表现手法 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手法展现的呢: 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