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房地产业要参.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房地产业要参 本期要目 HYPERLINK \l "_廉租住房建设亟待切实破题" 廉租住房建设亟待切实破题 2 HYPERLINK \l "_开发商囤地不断激化供需矛盾" 开发商囤地不断激化供需矛盾 3 HYPERLINK \l "_“国六条”与“国八条”的比较分析" “国六条”与“国八条”的比较分析 6 HYPERLINK \l "_国际地产服务商抢滩二线城市" 国际地产服务商抢滩二线城市 9 HYPERLINK \l "_实木地板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 实木地板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 10 HYPERLINK \l "_控制房价的四个关键问题" 控制房价的四个关键问题 15 HYPERLINK \l "_2006年1季度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2006年1季度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16 HYPERLINK \l "_韩国加大房产税收力度" 韩国加大房产税收力度 20 每周报告:HYPERLINK \l "_各市场主体对此次调控细则的反应"各市场主体对此次调控细则的反应 廉租住房建设亟待切实破题 2006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就纷纷出台2006年房地产行业的工作要点和重点,明确要求各地加快廉租房建设;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29日配套细则随即出台,细则中再次强调要求各地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这些政策中无不透露出政府将加大保障力度和分流市场的意图,而廉租房成为保障中的优先部分。 廉租房建设和运营分流了市场,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舆论压力;同时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而这一结果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普通百姓。但根据目前各地方政府的实施情况来看,廉租房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廉租房体制的推行面临的就是资金瓶颈。第一,政府拨款和公积金增值收益仍是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廉租房资金来源渠道不稳定,部分城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不足。参考国际惯例,廉租房的建设与经营通常是通过民间融资或政府举债的方式发行债券,以此作为长期的资金支持。据悉,日前关于廉租房建设和经营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正在酝酿中,那就是动用公积金,但目前这种想法仍处于专家讨论阶段,并没有真正实施。 其次,廉租房申请“门槛”高使得覆盖面窄,收益范围缩小。目前,国内各地在廉租房对象的确定上基本根据三个指标来进行遴选:户口、家庭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明确规定只有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居民才能申请廉租房。在家庭月收入“门槛”方面,各地一般规定申请家庭月收入应在当地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在上海,申请人应该是接受民政部门连续救助6个月以上,在北京,连续享受当地城市低保待遇一年以上的家庭才能申请廉租房保障。在人均居住面积方面,北京与上海、广州稍有不同,规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含)的家庭具有申请廉租房保障资格,上海和广州的标准都为7平方米,广州还规定申请人应该是无住房及租住私房的家庭,即“无房户”。上述指标规定可能过于严苛,不仅将一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但是无力购房、租房有困难的城市居民,即所谓“夹心层”,排斥出廉租房保障范围,也将为数不少的当地低保户挡在廉租房“门槛”之外。 廉租房建设不仅有利于房价的长期稳定,更是住房保障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要如何以切实行动来“破题”,将中央的指导性措施真正落实到地方,正成为这一体制得以加速发展的关键。 热 点 分 析 开发商囤地不断激化供需矛盾 国六条新政将严厉打击囤地行为 本刊综述 据了解,现行的《城市房地产法》和早前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虽然对闲置土地处置作出了规定,但开发商利用各种名目变相囤地现象依然严重。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经营性土地从原来的协议出让向公开“招拍挂”方式转变。与此同时,部分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方式也由原来的“暗箱”操作、“跑马圈地”转变为“拿地后按兵不动”,或者“挖一个坑就不再建设”等,以此变相囤积土地、哄抬房价。 囤地现象在我国主要城市愈演愈烈 国土资源部新近发表的2005年土地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04年底,国内城镇闲置土地已达7.2万公顷,其中包括住宅用地在内的经营性土地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北京国土局副局长张维早先也表示,2005年北京闲置土地约在6000公顷左右,遏制闲置土地数量扩容的任务刻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